帶﹒路共享|語言作為人道救援重要工具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沙沛薐

《論語.衛靈公篇》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一個畢業於國際關係和語言學專業的我,曾經在亞洲歐洲以及南美洲等地參與非政府組織的教育項目,深深明白「語言」是我工作的「利器」。四個月前,我成為共享基金會的項目專員,踏足中美洲洪都拉斯參與人道救援工作。

人道救援工作的前期準備?

我主要負責在中美洲開展的各類公共衞生項目的協調工作,包括出訪前的準備工作需要團隊一同努力,如簽證、費用預算、行程安排、住宿、機票以及出訪期間的日常開支和撰寫報告等。

或者大家也不知道,香港人要到洪都拉斯確實是不容易。從簽證開始,團隊就需要將所有護照送到北京辦理,填寫大量的資料,然後與洪都拉斯共和國駐華大使館的領事會面,才有機會獲得批准簽證。

完成辦理簽證後,又要著手處理飛行路線的問題。香港並沒有直航機飛到洪都拉斯,故我們只可以從深圳乘16小時的飛機到墨西哥,停留兩小時再轉乘兩程接駁飛機,下機後再加上約6小時的車程,才可到達洪都拉斯首都德古西加巴,需時共約40 小時。不過,萬一航班延誤而導致錯過接駁飛機,就會像我們部分隊員一樣,花了整整88小時,即三天多的時間才能順利到達。

由於我們的項目是遍布全國18個地區,除了在首都德古西加巴停留外,我們也需要多次乘搭內陸機或長途汽車到不同的地方,單是安排行程及購買機票,團隊已經費盡心思,為的就是將我們的善心帶到不同地方。

除了簽證及機票,我們在出發前也需要與當地的政府部門例如衞生部、外交部、中國駐洪大使館等進行廣泛的溝通協調,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需要花費大量的心力及時間。

共享基金會項目專員沙沛薐於項目社區工作。 (相片由作者提供)

國際關係和語言學專業的背景如何有利我的工作?

在實地工作時,語言成為我的優勢。在洪都拉斯協助動「登革熱防控項目」期間,由於當地主要的語言是西班牙語,憑藉我紮實的西班牙語能力,可以更好地與當地的工作夥伴進行溝通,了解當地登革熱疫情的具體情況,有助援助工作的開展。

當地在今年上半年已錄得超過74,000例疑似病例,較去年同期多近8成;今年5月底更宣布進入登革熱國家緊急狀態。為了應對此嚴峻局勢,基金會團隊5月起,向當地32家醫院和其他醫療設施緊急捐贈了大量防蚊物資,包括1.2萬盞滅蚊燈、30萬卷捕蠅紙、25萬快速檢測包、10萬頂蚊帳,以及大量的宣傳教育材料。

不過,我們從工作夥伴中得知,原來當地人未必完全掌握物資使用的方法,例如正確安裝滅蚊燈故基金會組織了一支由退休公務員組成的義工隊,前往當地現場進行指導和示範。在短短4天內,我與5名義工走訪了該地區五間地區醫院和不同的社區。

西班牙語除了可以讓工作順利開展外,也讓我們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我還記得,那次在路上遇到一名警察截停車輛,那一刻我們也十分不解,於是我以西班牙語與他們進行溝通,讓他們了解我們來的目的以及前往的目的地,及來更得到他們為我們帶路。

後來才知道這些情況在當地是非常常見,但如果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一般也會有一些後續的麻煩。雖然我的西班牙語可以再次大派用場,但我們都說笑是因為車上那些正氣凜然的退休紀律部隊人員,把「不良風氣」趕走。

參與人道救援後的反思?

通過參與基金會的工作,我能體會到人道救援不僅僅只是單方面的捐贈物資,而是要不斷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傾聽,用心去思考如何幫助受眾。例如,我們在走訪期間發現到許多診所缺乏電源插座,不少也設置在較低的位置,影響了滅蚊燈的安裝,因此額外多捐贈6千條電源延長線,滿足了當地的需求。

基金會的工作主要在海外開展,不同文化間存在較大差異,只有不斷用心了解對方,積極友好地分享我們的想法,在工作中求同存異,才能真正實現高效協作,達致民心相通。

國家的一帶一路的倡議讓基金會在6年前成立,為我們這班年輕人提供了一個走出國門的平台,讓我們可以利用所學所長,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到有需要的國家幫助有需要的人,解決他們的真實需要。與此同時,也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

我也希望在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過程中,也能繼續發揮自己所長,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作出小小的貢獻。

共享基金會義工團隊前往洪都拉斯現場進行指導和示範。 (相片由作者提供)

共享基金會是一家於2018年在中國香港成立的非政府慈善機構,旨在向「一帶一路」國家提供醫療和公共衞生領域的人道主義援助,實踐「民心相通」。目前正為老撾、柬埔寨、吉布提、塞內加爾及毛里塔尼亞提供免費白內障手術治療,以全面消除該國因白內障致盲積壓病例為目標;另正積極進行傳染病媒介疾病防治工作,項目點包括東帝汶、洪都拉斯、吉布提及中老鐵路等。

作者沙沛薐是共享基金會項目專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