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路共享|醫者無疆 共享中國大愛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羅世華

何為醫者?古語曾言「學不貫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從古至今,醫生的技術修養及職業道德都被駕於雲端上,高之一分,顯得冷艷不可接近,低之一分,顯得隨意難以信任。醫生這個職業,賦予我們崇高使命的同時,更需要我們挑起健康的重擔。

當我們國家走進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國際的非政府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的板塊上,中國人不可缺席。2018年,共享基金會在此背景於香港成立,致力創造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遠期目標是成為擁有國際話語權的慈善機構。身為第七批援老撾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的中國醫療隊中的一員,榮幸與驕傲並存,使命與擔當共建。

第七批廣西援老撾醫療隊到Pathoumphone縣醫院進行下鄉篩查活動。(相片由作者提供)

在陳強隊長的帶領下,我們於7月中旬暫離祖國的懷抱,抵達了充滿異國風情的老撾占巴塞省巴色市的駐地醫院。馬路兩旁色彩明豔的房屋,繁茂的樹叢,悠閒自在的小狗,虔誠樸素的民眾,讓人彷彿置身於童話世界中,同時也感到這次任務的艱鉅與挑戰。

據了解,占巴塞省能做白內障手術的眼科醫生只有三名。在極度緊缺的醫療技術資源下,巴色市及周邊的城市積壓了大量的白內障患者,「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是當地的「及時雨」。每天慕名前來駐地醫院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絕大部分患者是因白內障致盲,也有部分因青光眼或眼底疾病喪失視力。印象最深的是一位60歲的獨眼男性患者,他的左眼在年輕時因外傷致盲,目前已無光感,並且眼球也出現了萎縮;右眼視力也於一年前逐漸下降,因經濟困難且當地專科醫療資源稀缺,使得他的眼疾一拖再拖,嚴重影響他的生活。

醫療隊與基金會志願者攙扶患者。(相片由作者提供)

共享基金會廣西醫療隊的到來,不僅給他帶來了希望的曙光,也給他帶來了生活的自信與勇氣。當天躺在手術床上的他眉弓高聳,術眼難以注視顯微鏡光源,加上言語不通,使手術難度又提升了一個梯度。在手術車上當地志願者的溫情翻譯協助下,手術順利完成。在術後,他的視力達到了0.6。「感謝中國醫生,感謝中國技術,是你們讓我重獲光明。」簡單的手術不僅為他保留了生活的底氣,也為他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另一位 97歲行動極度困難的婆婆,長期依靠輪椅生活,來到醫院接受檢查。經檢查後她的雙眼白內障均達到五級核,在中國醫療隊和共享基金會志願者的接力下,婆婆被抬上手術車,躺在手術床上。小小的瞼裂在開瞼器的支撐下緩慢地打開,深陷的眼窩像個碗口不停地蓄積沖洗液,一直向下注視的術眼,使得手術的每一步都像在極限攀岩,必須高度配合才能順利完成手術。

廣西醫療隊隊長陳強為患者進行眼睛檢查。(相片由作者提供)

術後婆婆的視力達到了0.5,坐在輪椅上的阿婆激動得難以言表,雙手合十不停地對中國醫療隊表達謝意。如果沒有參與到這次共享基金會「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的援外醫療團隊活動中,也許對老撾這個佛教信仰極度虔誠的國家仍蒙有霧鏡。看著術後復明的老撾民眾熱情洋溢的笑容,握著他們猶如大地鑄造師般粗糙的雙手,聽著他們飽含深情的不盡感謝,心裡倍感欣慰。援外「消除白內障致盲項目」不僅是一項國際醫療援助行動,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精神的昇華,對於醫療隊而言不僅拓寬了國際視野,更學會如何在多元文化的大環境中交流與合作。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國雖有界,醫者無疆,始終實踐「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宗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貢獻中國力量,共享中國大愛。拂過綠意盎然的春風,盛夏裡潔白的緬梔子默默地盛開,即將擁抱著秋意的清香,淺行棧道,陽光宛如藍色絲帶纏繞著遼闊的湄公河,折射在水面上的七彩光斑像極了寮國人民未來的生活色彩。

完成手術的患者為醫療隊及基金會的幫忙點讚。(相片由作者提供)

共享基金會是一家於 2018 年在中國香港成立的非政府慈善機構,旨在向「一帶一路」國家提供醫療和公共衞生領域的人道主義援助,實踐「民心相通」。目前正為老撾、柬埔寨、吉布提、塞內加爾及毛里塔尼亞提供免費白內障手術治療,以全面消除該國因白內障致盲積壓病例為目標;另正積極進行傳染病媒介疾病防治工作,項目點包括東帝汶、洪都拉斯、吉布提及中老鐵路等。

作者羅世華是第七批援老撾廣西醫療隊醫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