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基層少護理牙齒 公營牙科要加強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何俊傑

「牙痛慘過大病」!如長期沒有注意飲食及口腔清潔,容易出現牙周病和蛀牙,影響他們到中老年時的健康及生活質素。世衛對牙齒健康訂立8020計劃,希望長者到80歲時能保存至少20顆以上自然牙。根據衛生署2011年的口腔健康調查,四成65歲至74歲的非居於院舍長者有不足19顆牙齒;另有三成人更面對所有牙齒嚴重損壞或沒有牙齒。(2024年年底將發表2021年的調查數據)雖然近年長者牙齒健康狀況有所改善,但如果要達到「8020」的目標,就要及早做好預防工作,針對不同年齡組別釐定基層牙科服務範疇。

近年,香港政府在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上提出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服務方向,其中「做闊做淺」和「做窄做深」是重點策略。「做闊做淺」主要指針對不同年齡組群推行口腔健康教育,鼓勵市民定期做牙齒檢查和洗牙,及早發現牙患和治療。「做窄做深」則為現時獲取牙科護理服務有困難的弱勢社群和高危人士,提供針對性和適切的牙科護理包括檢查牙齒、洗牙和基本牙科治療(基本牙科治療包括補牙和脫牙)。

社聯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發現,約四成一般成年人沒有檢查牙齒的習慣。住戶每月入息越低,有洗牙和檢查牙齒的習慣更低。入息少於一萬的基層市民洗牙的普遍率只有13%,比入息高於五萬的市民(27%)少14%(見圖一);若聚焦在34至54歲中年人士組群,低收入(入息低於2萬)人士在預防性口腔管理上更少,他們洗牙的普遍率約11至12%,但入息超過五萬的中年人士洗牙普遍率則有31%(見圖二)。基層市民往往在需要脫牙時才會求醫,去牙科診所脫牙比入息高的人士高出四倍(見圖三)。最後,我們亦發現長者脫牙的比率最高,屬於高危群組。

許多國家都透過醫療津貼資助低收人市民檢查牙齒,以提高牙科服務的可及性。以新加坡爲例,他們提供不同的津助全面地覆蓋不同社群的基本牙齒護理,鼓勵市民自我管理口腔。首先,對於最低收入的基層市民,新加坡設立社康援助計劃(Community Health Assist Scheme CHAS)為合資格人士提供津助,持有保健援助卡可在指定的診所以高額津貼檢查牙齒或洗牙。所有長者,不論收入及資產,亦可享受全額醫療津貼,讓他們能及早預防牙患,維護口腔健康。

對於一般市民,政府的綜合診所(Polyclinics)和中央醫療保險計劃為他們提供基本牙科治療,包括檢查牙齒、洗牙和補牙服務,價格便宜,大概私家診所收費的一半。如一般市民需要接受複雜的牙科治療和手術,例如拔智慧齒、種植牙等等,他們可從中央公積金保健儲蓄賬戶中申請部分手術費用。

在香港,目前綜援受助人有綜援牙科津貼(綜援牙科津貼可支付受助人接受不同的牙科治療項目,包括預防性基層牙科護理,如口腔檢查、X光檢查和洗牙),非綜援低收入人士則只可使用公營的緊急牙科服務(公營牙科服務只爲一般市民提供緊急服務,包括脫牙和止痛),但名額相當有限,服務範圍亦只包括止痛及脫牙。很多基層人士有需要檢查牙齒和洗牙,卻因為私家醫生收費較貴而卻步,嚴重影響口腔健康。

有見及此,政府將於2025年推出「青少年護齒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資助13至17歲的青少年使用私營牙科檢查服務的部分費用,鼓勵他們建立護齒的習慣。政府亦正研究透過非政府機構為弱勢社群提供較全面的牙科服務,但未有公布具體計劃。我們建議政府參考上述先導計劃,為低收入人士提供預防性口腔健康及護理服務(例如洗牙),促進建立定期檢查牙齒的良好習慣,預防牙患。

此外,牙科醫護人員不足也是增加牙科服務的瓶頸。政府可以參考新加坡經驗檢討放寬牙齒衛生員和牙科治療師職責的可行性,研究讓牙科治療師於非政府牙科診所提供預防牙科護理及基本牙科治療(補牙、脫牙),減低有需要治療的弱勢群體輪候公營服務的時間;同時提昇牙齒衛生員及治療師的能力及資格,並研究可否在沒有牙醫在場下於非政府牙科診所,進行非入侵的牙科服務,例如教育、諮詢、牙齒檢查、施用氟化物和拍攝口腔内或口腔外X光照片等。

最後,在職市民一般對預防性口腔護理的認識較低,又面對工時長,結果只有等到牙痛時才去處理。我們建議可培訓健康大使,並配合創新科技產品輔助健康大使做口腔健康教育和篩查工作,以加强預防牙科護理的普及性。

作者何俊傑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總主任(政策研究及倡議)。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為低收入人士加强預防性牙科護理及教育」。內容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