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牙醫短缺|政府堅持私營主導 基層長者形同「無牙老苦」
香港擁有世界第一的牙醫學院,但合共只有2,817名牙醫,而且逾8成都在私營市場執業,不少基層長者長期承受無牙、爛牙之苦。立法會早前(1月11日)通過由民建聯陳恒鑌提出的「全面檢視、完善本港牙科服務制度及人手需要」無約束力議案,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時強調,「公私營失衡,很難靠公營醫療用金錢與私營競爭」,但會把口腔健康作為基層醫療的一部份,制訂可行方案。關注公私醫療不均的工聯會社區幹事劉學廉認為,問題根源在於牙醫人手嚴重短缺,促請政府制訂 「十年牙科發展策略 」,為市民提供基本、適切及優質的牙科護理服務。
立法會議員議案政策分析系列
公營供不應求
基層通宵輪籌
據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現時本港有2,506名居港普通科牙醫,及311名專科牙醫,即平均每1萬市民只有約3.7名牙醫,遠遠落後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所顯示,一般工業化國家10000:5的人口與牙醫比例。截至2022年7月1日,衛生署共有312名牙醫職系人員——也就是說,只有約1成牙醫是在公營機構執業。不過,由於本港公營醫療系統未有完全納入牙科,目前39間政府牙科診所主要是為公務員及其家屬提供服務,當中只有11間可為公眾提供止痛及脫牙的緊急牙科服務,可見基層資源少之又少。
在「全面檢視、完善本港牙科服務制度及人手需要」議案辯論上,醫務衞生局長盧寵茂回應時表示,現時政府牙醫有近70個空缺。公營服務供不應求,而且分佈不均,基層往往需要跨區睇牙:122萬人口的港島,只有一間提供街症服務的牙醫診所;九龍有227萬市民,卻只有觀塘及紅磡兩間。除此之外,大部分診所一星期只開放一至兩天的上午時段予公眾,每次派32至84張籌,難怪大批市民包括長者總要通宵等候,飽受風吹雨打。
衛生署為避免求診人士通宵排隊,曾於去年9月在6間提供牙科街症服務的診所推行「初步登記」安排:由當天凌晨零時開始,求診人士只要登記個人資料並核實身份後就可離開診所,至上午再返回診所正式取籌。有關安排令人哭笑不得,工聯會黃大仙區慈雲山社區幹事劉學廉向《香港01》記者指出:「你(政府)怎麼可能叫一個獨居長者凌晨12點去取籌?加上現時天氣寒冷,慈雲山交通又不便利,(長者)回來睡個覺,一大早又要出發去看診,情況實在不理想。」至於其他沒有「初步登記」安排的診所,有其他區議員反應,仍然有不少市民凌晨時分抵達社區綜合大樓地下門外,等候至早上派籌。
私營費用高昂
長者延遲求診
「我們要強調,公私營失衡,很難靠公營醫療用金錢與私營競爭。」在會議上,盧寵茂承認公私資源不均,也認同多位議員提出的牙科「專款專用」醫療券建議,以鼓勵長者及早關注牙科保健,「好像一輛車能定期做維修,就不用等待它壞掉或甚至撞車。」
特首李家超已於《施政報告2022》宣布,把長者醫療券由每年2,000元增加至2,500元。長者可以藉此到私營的牙科服務中心,進行牙科檢查、洗牙、脫牙及補牙等。不過,劉學廉認為,私營診所價格高昂,單是洗牙就要700至800元,複雜一點例如配戴活動膠牙已要4,000元起跳,植牙更是動輒數萬元,遠超基層負擔,而區區醫療券不過是杯水車薪。因此,很多長者除非痛得忍無可忍,否則情願將醫療券花在其他用途。
無可否認,特區政府不是完全沒有為基層長者提供用於牙科服務的金額資助,甚至可謂五花八門,但有關措施不時被批評未能到位。以政府於2012年推出由關愛基金撥款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為,為合資格長者免費提供一次鑲活動假牙和其他相關服務。劉學廉觀察到,主要有兩類長者會參與有關項目,但服務效果並不理想:一類是一到65歲就使用唯一一次配額,以致幾年後牙齒舊病復發或是有其他問題,就不能再使用;另一類長者則十分節儉,等到牙齒嚴重蛀蝕才使用配額,但已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事實上,不少基層長者大多缺乏牙科護理意識和服務資訊。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於2021年發表的《基層長者口腔健康調查報告》顯示,76%合資格長者未曾使用「關愛基金」的牙科服務資助;而當中約兩成受訪者指是因為基金只能申請一次,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亦有24%受訪長者稱,不知道或不懂得如何申請。此外,衛生署2011年發表《口腔健康調查》,發現少於半數的非居於院舍長者在出現口腔症狀時曾向牙科醫生求診;即使症狀是嚴重牙痛至影響睡眠,也只有40%長者向牙科醫生求診;如果症狀是較輕微,例如口臭和牙齦出血,更有逾95%長者會延遲尋求專業牙科治療。
堅持私營主導
如何治標治本
為滿足市民對公營牙科服務的殷切需求,多名議員建議政府引入非本地牙醫、培訓牙科治療師、增加牙醫學位等。劉學廉也認為,只有當人手充足,私營價格才會下降。
對此,盧寵茂回應指:「要增加服務量,我們必須不只兩條腿走路,要多條腿走路,幾隻腳一起走,越多越好,要多管齊下。」首先,教資會每年資助的牙科學士學位,將由80名增加至90個,即未來五年將有400位新晉牙醫投入服務;其次,牙科研究院將會增加10個名額,以培訓更多牙科專科醫生;再次,當局正研究引入非本地培訓牙醫,預計今年內向立法會提出立法建議;第四,考慮規定剛畢業及非本地培訓醫生在公營醫院服務一定年期;最後,加強培訓輔助牙科醫療人員,包括牙科治療師和牙齒衞生員。
不過,當局仍然無意把牙科納入公營醫療系統。盧寵茂只是重申,牙科政策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鼓勵市民預防牙患,而非投入大量資源提供免費牙科服務。例如透過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口腔衞生及健康的關注,為本港的學童提供牙科保健,擴大「長者牙科外展服務計劃」以為居於安老院舍等場所的長者提供免費口腔檢查及牙齒治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