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重振香港消費旅遊競爭優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表示,中國民眾高儲蓄率,反映消費欲望不是太強、供給沒有滿足消費需求。他在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現時中國的消費組合出現大幅度轉變,由對基本消費品需求,例如衣服、交通、住屋,轉向教育、旅遊、娛樂、醫療等以服務為主的消費,而這方面,要由供應方面去滿足。他認為中國有好大潛力提升消費,而服務消費等對中國未來是重要的增長動力。
來稿作者:楊莉珊
隨著香港經濟復甦逐漸加快, 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Mastercard Economics Institute)分析過去三年香港人消費習慣的變化,以及觀察香港人在餐飲、購物、寵物等方面的消費偏好,發現雖然香港消費模式、態度及行為均受疫情影響而轉變,但在後疫情時代下,香港會持續迎來消費復甦以及新的消費習慣。香港人越來越傾向以「零售療法」來關愛自己。因為不少消費者在疫情期間被迫改為網上購物,因此無論是購買新衣服還是獲得珠寶首飾,其消費模式均表明消費者正準備在網店及門市消費,以時尚的一面踏出家門。
Mastercard經濟研究所為企業領袖提供見解,以助他們作出周密的決策並取得更好成果。作為萬事達卡研究院經濟鐘系列的最新篇,繼紐約市經濟鐘、澳洲經濟鐘和倫敦經濟鐘,研究所最近發布香港經濟鐘,深入分析香港餐飲趨勢 ,重點關注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本港主要商業和住宅地區(如中西區、灣仔區和油尖旺區)午市及晚市時段的餐飲消費分佈變化。在2023年上半年,不論是外出用餐,還是外賣訂單皆有所增加,週末外出用餐亦接近疫情前的水準。政府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餐廳收入達到2019 年同期水準的 91%。香港各區的用餐消費份額分佈很大程度上已經恢復正常,惟油尖旺區和東區的用餐消費份額相比四年前稍微下降。隨着香港解除防疫限制,香港人在2022年12月於雜貨店的消費仍然遠高於疫情前的水平,其增長比率甚至超過餐飲場所。在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間,食品價格上漲了7.8%,餐飲價格則上升7.3%,反映部分飲食習慣的轉變。
Mastercard亞太及中東地區首席經濟學家DavidMann表示,香港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因疫情而轉變,預計消費者將繼續重新釐定對其而言重要的事物,且更傾向進行社交活動以及體驗新事物。消費是香港經濟復甦的重要支柱,隨着社會步入後疫情時代,預計主流消費領域如服裝、鞋類和珠寶等將出現反彈。
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12月30日,香港居民全年有5334萬人次「北上」,其中超過4000萬經由深港口岸出境。「南下」的訪港內地旅客全年則錄得2654萬人次。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接受訪問時指,過去多年他因教學而需要深、港兩邊走,在疫情過後的深圳,服務及質量方面亦較以往提升,「以前那個消費市場可能未成氣候,但這幾年累積了一些中產的消費需求,大家追求的是有質量的產品,而不是只便宜就夠。」李兆波指,消費種類疫情前後又有了很大的轉變。疫情之前,港人普遍熟悉的是喜茶、海底撈等品牌,但他看到不少網紅店成為新的追捧熱點,「每次在羅湖都看到鮑師傅大排長龍,還有奈雪的茶。」除了飲食之外,玩樂也是吸引港人北上很大的原因。社交媒體上有不少「深圳好去處」的推介,室內遊樂場、主題樂園、人工滑雪場、藝術展覽、山姆超市⋯⋯不少網紅景點、打卡熱點也成為了熱門的消閒娛樂去處。
隨著更多內地品牌進入香港,香港吉舖慘況,亦有望得到紓緩,受惠消費降級創造新需求,長遠有助吸納新租客。根據最新美聯工商舖公佈,原來新租客早已來到,美聯稱由於內地中資食肆品牌南下香港發展,使香港四個核心區(銅鑼灣、尖沙咀、中環及旺角)的街舖空置率降至為9.6%,創2020年第三季以來的最低水準;該四個核心區域,至今共有2057間餐廳,對比去年第三季數字,足足增加了41間,雖然網上散佈大量食肆結業消息,但工商舖數字顯示餐廳數目增加,消費降級間接帶來了此一好處。於內地,消費降級中受惠的麥當勞,今年擬在中國開設1000家新門店,並將業務拓展至三、四線城市;於香港,麥當勞亦重回一些舊區開店,例如沙田好運中心,該處今天已很難會見到吉舖。
北上消費的畢竟只是幾十萬人,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提升留港消費民眾以及來港消費的內地遊客的消費體驗,如何真正吸引並留住全球的高端消費。最重要的是,香港各行各業應改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固有心態,充分發揮香港中外經貿、文化交流密切的特色,特別是香港貼近國際市場、國際潮流的顯著優勢,為遊客、消費者提供全球最時尚的流行元素,讓香港成為時尚之都、流行之都,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高端消費和服務,吸引更多高消費客人紛至遝來,為香港消費市場持續興旺注入源源活水。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曾指出,回顧歷史,香港的每次崛起都是在世界變局中實現的,世界有變數,香港有「著數」,世界有變局,香港有新局,香港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在識變應變求變中實現自我超越的歷史。香港有購物天堂、美食之都的美譽,中西文化薈萃,郊野公園、海島風光秀麗,消費、旅遊並不缺少基礎資源,需要的是適應轉變的精心打造。相信本港積極捕捉消費者口味的轉變,根據本港獨特優勢,發揮更大潛力,發展具有特色、性價比優良的產品和服務,就能重振香港消費、旅遊競爭優勢,讓人氣財氣重聚香江。
作者楊莉珊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