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凱.傑語|發展教育樞紐,此其時也
最近國際高等教育評級機構QS公佈世界大學排名,香港的五所世界百強大學排名躍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實屬可喜可賀。該排名除了印證香港院校的研究、教學、畢業生表現、國際合作等指標維持高水平以外,更印證了香港發展爲國際教育樞紐、吸引全球人才的潛力。
撰文:郭凱傑
去年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出將香港發展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引來社會不少迴響。高等學府不單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更是文化輸出的載體、吸引人才的磁鐵。世界多地青年對於到歐美留學多年來趨之若鶩:這些院校不但能對全球人才擇優而取,輸出文化及價值觀,畢業生更會有不少留在當地就業,落地生根。香港是否具備歐美等地的條件吸引國外人才?諸如港大風波等影響國際聲譽的事件固然要避免,但要發揮教育樞紐的功能,首要的工作還是提升院校乃至課程的吸引力。
筆者四月到上海出席QS高等教育峰會作分享嘉賓,有幸與衆多國内外院校代表交流。不少到内地辦學的國外院校都富有自身特色,在如音樂、戲劇、或者商業等領域有著獨特的歷史及優勢,能吸引國内外專才就讀,香港可以借鑒一二。在現今越加激烈的競爭之下,傳統課程越來越難突圍而出;反觀香港在十四五規劃、八大中心的背景下有着充裕的條件發展衆多特色課程。例如,最近國家的航天員選拔工作就選取了一位來自香港的載荷專家,掀起一股航天熱;香港在航天工程的研究領域有不少成就,去年才有首顆港製衛星升空,爲何不趁機拓展航天課程?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諸如藝術、知識產權、運動管理、中醫藥、海洋安全,在目前的國家戰略佈局之下都大有可爲!
上述課程對於培養多元人才而言非常重要,但部分並非由傳統的綜合型大學提供、而是涉及專注於特定領域的自資院校。不過,後者無論是學術能力、規模、還是各項配套都與傳統大學差距甚遠。當目標為吸引國際青年人才,宣傳能力跟配套設施都十分重要:留學生首先要知曉香港有此等課程,來到香港更要有可負擔的住宿設施等助其融入香港生活。
香港的院校未有在國際舞台上大規模宣傳,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對於院校而言,借助香港品牌,多年來在内地招生相對容易:數場活動已經能招攬成百上千的申請人,相對到東南亞乃至中東,其相對成本要高得多。問題在於,長此以來香港的國際生源逐步單一化,對香港作爲留學之地的吸引力有害無利;而且當競爭加大、内地本身也面臨少子化問題的時候又該如何應對?從政策而言,需給予適當誘因及支持,鼓勵院校更積極拓展課程生源,方能令香港的教育品牌變得可持續。
香港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而相比起金融,人才更是百業之母。目前香港發展教育產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俱備、只欠東風,政府需好好把握;令全球人才聚集香港,才能進一步推動香港乃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作者郭凱傑是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亦是政府諮詢委員、大專講師及顧問、專欄作家。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