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在職女性佔54.8% 香港實應設立性別友善勞工法例
日前香港再度獲選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不過,居於香港的人都知道,香港的勞工福利政策極為落後。最低工資、標準工時商討多年,仍進度緩慢,更遑論香港在職婦女的權益。當我們仍停留在「增加員工福利=減低利潤」的思維時,根據調查機構Fairgodboss近期針對跨國企業的研究報告指出,為人熟悉的Facebook、Google等公司獲取為「性別友善」的企業之一,致力為公司的女員工提供各種保障。女性佔香港勞動人口的大部份,可是在缺乏保障的情況下,工作與事業對女性來說彷如勢不兩立:為數不少的女性在結婚或生育後,因為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援,無法不離開職場,全職照顧家庭及小孩。然而長年離開工作崗位不單讓女性容易陷入回歸職場融入社會的困境,宏觀而言也不利香港的整體發展。
缺乏保障成不少女性的枷鎖
現時,香港女性佔約本地勞動人口的一半,是重要的勞動力來源。但不少在職女性卻因為缺乏保障,使得她們需要在家庭與事業中二選一。根據政府統計處在2016年發表的《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主要統計數字》(以下簡稱統計數字),香港在過去三十年間,因為人口老化,整體勞動人口數字下降,由1986年的65.1%,下降至2015年的61.2%。但同時間,因為女性的整體教育水平上升,而社會對女性投身工作的觀念有所改變,女性勞動人口比例卻反而上升:由1986年的48.9%,上升至2015年的54.8%。女性在維持香港經濟繁榮方面,實在功不可沒。
可是報告亦顯示,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最高集中於 25 至 29 歲的年齡組別,30歲後,其勞動人口卻大幅下降約10%。箇中原因,跟香港普遍工作工時長,許多年輕夫妻沒有足夠經濟條件聘請家傭,社會亦受傳統觀念影響,普遍要求相夫教子的工作由女性負責,使得女性需要投放更多時間照顧孩子。在此情況下,在15歲以上沒有工作的女性群組中,有40.3%女性因打理家務而無法加入勞動市場,所佔百分比大大高於男性(1.8%)。
離開職場易使女性朝不夕保
每當有女同事辭掉工作回歸家庭,一般人的想像多是「過少奶奶的生活」。現實卻是當女性長時間離開職場後,他日要重投工作崗位,卻半點都不容易。長時間離開職場使她們在心理層面上需要時間重新適應;求職時,在一般僱主眼中,她們亦比起同齡且一直在全職工作的人,競爭力較低。這些女性若一旦離婚,更會容易跌入經濟上失去依靠的困境,而不少單親且需要照顧孩子的女性,在賺取收入與照顧小孩之間,更難兩者兼顧,使得許多單親媽媽因而得繼續從事兼職工作,甚或領取綜援。統計數字亦顯示,本港女性領取各類援助的人數一般都較男性多,在2015年,女性綜援受助人共有194,921人,男性佔169,925人,而在「單親」個案中,性別差距最為明顯。
香港女性與男性選擇從事兼職工作的比率更是9:5水平。兼職工作不利事業發展,收入亦相對低微,難以儲蓄,亦不缺乏足夠的員工福利,退休生活難以得到保障。種種因素,都令女性容易陷入經濟無法自主獨立的困境之中,也增加社會的負擔。
Facebook、Google都推性別友善政策 福利與收益非你死我亡
直至現在,每當提及改善本港的勞工福利時,不少人都以「會減少收入」、「削弱競爭力」、「令中小企倒閉」等為理由而反對。但國際上其實不少國家與環球企業都致力於推動企業環保、性別友善等員工福利——這些企業當中又有不少老闆在近年成功晉身全球首富行列。
根據調查機構Fairgodboss針對跨國企業的研究報告指出,Facebook、Google成為10家最「友善女性」的企業之一。排第一位的Facebook,CEO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更在女兒出生後,放了兩個月侍產假去照顧太太及女兒;他更身同感受地體諒公司員工,讓全球Facebook全職男性僱員可在嬰兒出生的首年,享有4個月有薪侍產假及約3.1萬港元新生嬰兒補助金。另外,幾乎人人每天都會使用的Google在報告中排第10名。Google近年投放大量資源,建立名為「Made with Code」的行動,培養更多女性投身科研行業。而根據福布斯2017年全球富豪排行榜,朱克伯格名列全球富豪第5名、Google始創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則排名第12,比起香港首富李嘉誠更前(第32名),可見性別友善的員工權益與企業收益並非你死我亡的對立關係。
新一屆特區政府應著手推動以順應社會大勢
Google推動女性友善政策的原因是發現公司有17%員工是女性,而且大多非從事主要程式撰寫的工作,所以決定投放資源保障女性。背後不單視女性為同樣重要的生產者,同時將員工視為人,體諒女性員工所面對的生活困難,提供支援。
香港雖然在近日發表的《201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連續第二年獲評選為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然而此等計算方式只包括冷冰冰的數字,計算準則中的「經濟表現」、「政府效率」、「營商效率」及「基礎建設」四項雖然都是重要的競爭力因素,卻漠視了近年國際間出現許多提倡企業要肩付「社會責任」的聲音,在做生意盈利的同時,亦鼓吹環保友善,減低地球的傷害,同時又為員工提供更人性化的工作環境。這種價值觀在年輕的千禧世代之間更被廣泛接受與認同,後者無論在消費或求職層面上,都更傾向支持那些提倡「社會責任」的企業。反過來,那些擁抱「社會責任」的機構,又因為這些做法令員工的歸屬感更強,提高生產力,也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職,實是雙贏的方向。
Facebook及Google等跨國大企業的漂亮業績雖然不一定直接和女性友善政策有關,但兩家大機構都致力推動女性友善工作環境,也可見利潤和支持女性友善並不一定對立。反觀本港,雖然多個不同立場的政黨都提倡政府要立法推動性別友善勞工權益,如討論多年的提高男性侍產假與有薪分娩日數,以及要求政府增加各區託兒院數目,但進展緩慢;而候任特首林鄭乙娥在政綱中雖然亦提出要「更有效釋放婦女和年長人士的勞動力,紓緩行業人手不足情況」,卻沒有為在職婦女所面對的困難提出具體政策,實是漠視香港在職女性無法兼顧家庭與事業的困難,同時也小覷了失去經濟能力對女性可能造成的傷害。
政府未有打算訂立任何性別友善政策,既違背了近年對女性及弱勢社群「賦權」的世界大勢所趨,更令人覺得林鄭即使身為在職女性亦無法體會到女性的困境,缺乏人性化的考慮。新一屆政府將於7月1日上任,林鄭若有決心提倡改變,實應著手研究相關政府,進一步改善在職女性的工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