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沒有說錯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港股持續疲弱,坊間要求調低股票交易印花稅的呼聲四起。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日(9月3日)卻在網誌唱反調,直指「調低股票交易印花稅並不足以結構性、長期地刺激股市交投」。

陳茂波翌日又在一個論壇主動澄清,政府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並沒有排除減印花稅這個選項,他的網誌只是表達單靠減印花稅一招不足以長期結構性地推動股票市場發展。

平情而論,陳茂波並沒有說錯。他的網誌亦列舉了數據,指出過往曾經試過減股票印花稅後日均成交額下降,以及加印花稅後日均成交微升。眾所周知,影響一件事的因素往往不會只得一個,只著眼於印花稅單一因素,自然難以掌握全局。

陳茂波在網誌列舉了好幾個影響股市表現的因素,包括經濟表現、公司業績、是否持續有具潛力的企業上市、地緣政治和市場情緒等。不過對於這些因素,他似乎也沒有多少法寶,只說會出訪歐美等地、積極向外推廣香港的優勢,以及舉行一系列大型國際金融會議。

難道經濟表現、公司業績、具潛力企業是否上市等,會因為司長更多外訪就能對症下藥?單是這屆政府任內,陳茂波已去了瑞士、中東、泰國和新加坡等地方,丘應樺也訪問了美國、柬埔寨、泰國、越南及中東等地。如果「說好故事」就能解決問題,經過這一年多的外訪工作,以及解除防疫規定大半年,港股為什麼沒有起色?特首李家超和陳茂波極力爭取的沙特阿美,為什麼還未肯來港上市?

所以陳茂波雖然沒有說錯,卻也說得不夠,未讓人知道政府會如何發展港股市場。

須知道專責小組的檢視範圍有限,主要包括上市制度、市場結構、交易機制等方面。但香港的經濟結構如何,有沒有宏觀產業政策,這些都影響着企業來港以至融資的意欲,同時又超越了金融市場本身。至於地緣政治以及與西方的關係,亦超出了宏觀經濟本身,進而涉及政治層面,並非專責小組能夠解決的問題。

與此同時,有行會成員認為香港駐美國經濟貿易辦事處大可關閉,特首政策組亦聘請不到具備資深國際關係經驗、研究亞太以至環球發展的本地人才。在這種情況下,也難怪坊間只是一味呼籲減印花稅,而沒有更多有意義的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