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日本十都縣水產 香港市道雪上加霜?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據說,香港是日本以外唯一能夠即日享用東京豐洲市場直送新鮮水產的地方。所以,也難怪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決定在香港引起重大反應。

日本周四(8月24日)開始排放福島經處理核污水,香港同日起亦會禁止輸入源自東京、福島、茨城、宮城、千葉、群馬、栃木、新潟、長野和埼玉十個都/縣的水產、海鹽以及海藻。至於日本其他地區的水產、海鹽以及海藻如被食物安全中心抽查,亦須在完成幅射測試清關程序及放行後,才能在香港境內供應。

不過,日本海面水產主要來自北海道和九州七縣,以2021年產出額計佔全國45%。這次香港禁止輸入水產的十個都/縣,沿海的東京、福島、茨城、宮城、千葉和新潟六個都/縣僅佔全國產出額11%,群馬、栃木、長野和埼玉四個內陸縣更是沒有海產,只得漁獲量有限的內水面漁業和養殖業。

圖一:日本海產主要來自北海道和九州,北海道、長崎、愛媛、鹿兒島和宮城縣的產出額位列全國首五。

六個沿海都/縣的主要漁獲是鰯(沙甸魚)、鏗魚和牡蠣,四個內陸縣主要出產鱒魚和香魚,不是日本輸出香港的最主要水產——海參和帆立貝。

圖二:香港從日本進口的水產主要是真珠、海參和帆立貝,三文魚和鱒魚加起來佔比不足0.1%。

由此估計,這次禁令對本港的日本水產供應影響未必很大。受禁的十個都/縣以外,日本其他地區的水產是否安全,本港食肆能否安心入貨,市民會否依然食用,這些都是疑問。食安中心的抽查能起把關作用,雖然可能會延遲水產到店的時間,食肆亦可能會尋找日本以外的替代市場進口食材。

相比起可以克服、可以解決的困難,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經濟復甦未如理想,顯得原本的復常期望一廂情願。食肆按月收益只是回升到90億元左右,這半年來已經乏力再向上,扣除通脹的話更遠未回復至疫情前水平。

圖三:普通食肆和小食食肆牌照、酒牌、售賣壽司/刺身許可證的數目一直增加,惟食肆收益卻未回復至疫情前水平,在今年1月後更再次回落。

部份商界和議員建議政府搞活夜經濟,據說商場可能會延長營業時間。但現在市民不是沒有商店光顧、沒有地方消費,牌照數量反映食肆、日式餐廳、酒吧一直都愈開愈多。

顯然,市民缺乏的是消費信心。港元定期存款在過去一年急升超過五成,M1和M2的負剪刀差已經擴大至21.6個百份點,反映香港經濟失去動能。若要消費,不少人寧願把開支用在深圳或者日本旅遊,這不是香港商場開得更晚就能解決。特首李家超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如果只得這些「方法」,市民對香港經濟前景的信心恐怕遠未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