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春嬌救志明》大賣 合拍片也可拍出香港味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志明與春嬌」系列第三集《春嬌救志明》近日上映,截至本周二(5月2日),該片的本地票房已逾千萬。電影無疑有不足之處,例如在經過兩集過後,「彭氏」笑料,以至志明、春嬌的愛情故事,已令部份影迷感到新意欠奉。然而,「志明與春嬌」由第一集的徹底本土化、第二集走向內地化的另一極端,《春嬌救志明》似乎已為合拍片如何拍出濃濃香港味,探索出新路徑。

但相比包裝清純的女孩,前者才是真正值得娶回家的伴侶。(《春嬌救志明》劇照)

港味、票房兩難存? 香港電影的困景

其實「志明與春嬌」系列,正好見證近年香港電影業的發展。這個系列的第一集《志明與春嬌》在2010年上映,當時不少香港片商為北上賺人仔,不少港產片都加入了大量迎合內地觀眾口味的元素,甚至乾脆以合拍片之名,製作完全傾向內地市場作品。而當年上映的《志明與春嬌》卻反其道而行,除了由香港電影公司獨資出品外,電影也不乏地道對白、港式無厘頭笑話,甚至廣東話粗口。對香港影迷來說,在一片合拍片風潮之中,徹底本土的《志明與春嬌》成為異數,雖然其票房只有六百多萬元,但卻贏盡影迷口碑。

不過,電影終歸也是一門生意,系列第二集《春嬌與志明》,也要在合拍片大潮中作出妥協,將故事背景由香港移至北京。無可否認,《春嬌與志明》在內地票房達七千多萬元、香港亦收二千多萬元,合計票房逾億,若以小品愛情喜劇來計算,成績不俗。但電影卻令一些影迷覺得兩面不討好,一方面港人批評失去港味;另一方面內地影迷則批評電影描寫的北京城、內地角色過於刻板。
 

楊冪在電影第二集飾演第三者。

與其刻意遷就內地 不如還原基本步

而更關鍵是,一些內地影迷喜歡這個系列,正因為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觀看《志明與春嬌》後,被電影中久違的「香港味」所吸引,但《春嬌與志明》因為太過刻意迎合內地市場,失去了這個最大的賣點,變得有點兩頭不到岸。

故此,有影評人指出,「志明春嬌」的第一、二集,是兩極鐘擺,第一集徹底的本土,第二集則是完全的內地化。然而,電影的中、港元素真是水火不容,不能調和嗎?中、港影迷兩面討好;中、港票房兩邊兼收,是否真的不可能?《春嬌救志明》作為系列的第三集,似乎能夠為這困局提供出路。

《春嬌救志明》的成功之道之一,就是重新以香港演員作為重心。一如前文所言,電影第二集的內地角色刻板,例如由楊冪飾演的空姐,就被不少內地影迷批評性格失真。這也許就是因為以彭浩翔為首的編劇團隊,未能揣摩內地角色的心理,事實上,在彭浩翔的另一部作品《女人撒嬌最好命》中描繪的台灣、上海女角亦被指不夠立體,相較於他描畫香港男女的細膩,顯有不及。
 

【春嬌救志明.影評】大個仔喇,千祈唔好再拍第四集喇!

在電影《春嬌救志明》中,楊千嬅跟好友陳逸寧及林兆霞在K房唱Raidas《傳說》。(網上截圖)

港產片若失去港味 只怕兩頭不到岸

《春嬌救志明》雖起用內地演員蔣夢婕,惟巧妙將角色的身份轉換成溫哥華華僑。與此同時,志明、春嬌亦佔電影的大多數戲份,在電影中兩人港男港女的性格表現細緻入微,令電影充滿香港本土味道的同時,亦採用了一些內地觀眾熟悉的面孔,以至合拍片要部分起用內地演員的要求。

而電影的另一成功之道,就是說回香港故事。在電影第二集,大概由於是合拍片的關係,令志明、春嬌的香港愛情故事,要再加上內地演員徐崢、楊冪,忽而成了北京四角愛情故事,令一些影迷覺得太刻意遷就內地,甚至顯得突兀。可以說,「志明與春嬌」系列堪玩味的,在於情人、同事之間潑辣,乃至俗稱「賤嘴」的港式對白,以及無聊如乾冰放進馬桶的生活細節,然而,當電影移師北京,再難以找到過去的亮點,使電影黯然失色。但在第三集,當導演說回香港故事,一班香港舊同事再次聚頭、妙語連珠,電影又再次充滿港式趣味。

相中的行人天橋在電影首集出現,吸引不少市民到該處拍照。

香港人、香港地、香港事 合拍片可以很香港

除此之外,電影也聰明地將場景放回香港。須知,成功的電影,除了能夠將一個地方拍得美輪美奐,也需要得到該地的神髓,就像是在系列的第一集,即能夠捕捉後巷中的眾生相,這絕非一個外人能夠輕易描繪到的香港風景。但在第二集,電影中出現的北京景色不外乎是三里屯、後海等等,導演印象中的北京,似乎與遊客無異。在第三集中,電影場景又再回到香港,影迷能夠看到西環碼頭、大潭水塘等地景,這不單令港人感到親切,亦有不少內地影迷指出,能在電影中看出一般內地人看不到的真正香港。

可以說,時至今日,合拍片已然是大勢所趨,若然完全排斥內地市場,香港電影在商業上將難以為繼,但不少香港影迷卻擔心此將令港產片失去特色。不過「志明與春嬌」系列,卻在實戰之中,逐漸摸索出一套在商業上可行、而且亦充滿了香港元素的合拍片套路。這種以香港為本,說香港人、香港地、香港事的取材,加入一定的內地元素,似乎是香港電影應加善用的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