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林鄭十月出施政報告 「回水」一萬挽民望?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消息指,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擬將公布施政報告的時間,由1月恢復至10月,以展現有別梁振英的施政新風。而外界的焦點之一,是她會否趁宣讀施政報告的機會,派糖甚至直接派錢。如此或能「買」來一時民望,但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更應該做的,並非亂灑公帑或空談願景,而是公布一些具體、可行的政策措施,向市民彰顯解決一系列社會深層次結構矛盾的決心與魄力。

林鄭月娥擬將《施政報告》提前至10月發表。(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林鄭擺脫CY2.0第一擊 施政報告擬「復辟」提前至十月搶閘派糖

1月還是10月 何時宣讀意義不同

現任特首梁振英宣讀施政報告的時間,是在每年的1月。而施政報告在何月宣讀,其實經歷過幾番變改。在回歸之初,董建華按照港英年代的慣例在10月公布,但連任後的董建華因為表示高官問責制仍在試行,因此將本來在2002年10月宣讀的施政報告推遲至2003年1月,直至他在2005年3月「腳痛」辭職前,亦未再改。及至曾蔭權接任,又回復至每年10月宣讀施政報告,但梁振英一上任,又將10月改回1月。

林鄭月娥若將公布施政報告的時間,由1月恢復至10月,這個做法值得肯定。皆因在港英年代,當時港督之所以選擇在10月宣讀施政報告,是因為政府議案要通過落實,需要得到議會的支持,故港督在立法局每年10月新會期開始時宣讀施政報告,有彰顯行政立法良性互動的意味。若林鄭月娥在10月宣讀施政報告,則或多或少可顯示她尋求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的用心。

但更關鍵的是,以低民望當選的林鄭月娥,很可能已經沒有多少政治能量讓她撐到2018年1月,即是她上任半年之後,才宣讀她的首份施政報告,尤其她正背負著「梁振英2.0」的負面社會觀感,若她不盡快顯示自己確確實實有別於梁振英、從速甩開這個莫須有的政治包袱,她的施政只會日益艱難。因此,在考慮到修補行政立法關係上,以至理順政府施政的角度,恢復在10月宣讀施政報告,都是一個可取的做法。

派錢還是派糖好?(視覺中國)

派糖派錢挽民望? 只怕弄巧反拙

然而,一些社會人士的關注點,是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會否派糖甚至派錢「買民望」?當然,以香港人的「務實」作風,若政府如2011年般人人派六千元,甚至如「長毛」梁國雄多年來爭取般向每位香港市民「回水」一萬,相信不少市民會心裏高興。

但是,派糖甚至派錢對爭取民望,恐怕沒多少作用。因為政府年年派糖,不少市民早已習以為常,不會因為政府再派而感到特別高興,難以為政府贏取多少民望;而最差的情況,更如當年任財政司長的曾俊華決定人人派錢六千元般,因為政策的混亂,被不少市民一邊收錢、一邊批評政府,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政府終於拋出了強積金取消對沖的方案。但施政報告提出的建議,同樣令人感覺「買商界怕」。(資料圖片)

因此,林鄭月娥若恢復在10月宣讀施政報告,最重要的問題是她要怎樣善用這次機會,展現出她的施政新風格,顯示她並不是「梁振英2.0」,打好一場民望翻身仗,以開啟施政新局面,而單靠派糖派錢,以至宣示施政願景,顯然達不到這個效果。

因為梁振英的施政失效,其中一個原因是令人覺得他是靠「語言偽術」治港,無論是說好的「香港營」也好、港人的安居問題也好、收窄貧富差距也好、多元化經濟發展也好,都是空有口號而缺乏具體、可行的政策措施配合,結果社會在無日無之的政治爭拗之中,一系列社會深層次結構矛盾都無法化解,反而較五年前更加尖銳。

故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除了要展示她的施政願景,至關重要的是她有沒有辦法拿出一些具體、可行的政策措施,令市民看見她對解決社會深層次結構矛盾的決心與魄力。就如與打工仔切身利益相關的取消強積金對沖、標準工時立法,已經不需要再考量選舉問題的林鄭月娥,應有更明確的取態,以社會大眾利益為依歸,沒必要再對自恃「有票」在手而漫天要價的既得利益者低頭。

延伸閱讀:【01周報社論】一千萬元上車盤 讓年輕人看見絕望

此外,林鄭月娥亦應在稅制、住屋問題上,展現她的管治新風。就如她曾說自己有「理財新哲學」,但具體上,這套哲學是如何善用政府手上的九千多億元財政儲備,以至數以萬億元計的政府資產,透過資源再分配促進社會公平?以至在住屋問題上,林鄭月娥會如何檢討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錯失,曾表示公私營房屋比例有進一步調整空間的她,實際上會作出怎樣的調整,並在土地、財稅,以至人口政策等方面加以配合,推動住屋政策的改變?

在特首選舉結束後,社會上對林鄭月娥的反對聲浪似乎有所消減,但與其說公眾對林鄭月娥疑中留情,更貼切的應是香港人在經歷過激烈的選戰後,進入了政治倦怠期,對林鄭月娥偏向負面的觀感、對社會深層次結構矛盾的怨氣,其實未有多少改變。林鄭月娥能否「女媧補天」,還看10月施政報告能端出多少堅實的政策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