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內地即將成事 把握時間趁早準備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期頻頻傳出各種「通關」內地消息,預計陸、港正常往來不日即將恢復。內地一度有購票平台開抵港高鐵班次的車票,有媒體更加指明下月某日入境內地檢疫安排改為「0+3」。行政長官李家赴北京述職前,曾指自己會向領導人傳達市民對免檢疫「通關」的期望。與珠海設有聯防機制的澳門早前也公布取消入境者落地核酸檢測要求,並且恢復港澳直通巴士港澳快線尚運。

儘管如此,經歷長達三年之久的新冠疫情與防疫生活,我們不少行事習慣都出現了劇烈改變。即使在政策層面重新容許免檢疫過關,疫下做法想要同步「復常」,自然也得重新調整適應。正如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指出的,現在乃是時候動手做好人手和硬件配置的前期工作,等到政策實施之時方能無縫接軌。

高鐵西九龍站現時仍然關閉。(劉夢婷攝)

演練應對通關人流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出入境人流一旦急升,海關人員處理效率未必能夠趕上。撇除機場管制站處理的部分,各管制站出入境旅客人次在2021年平均為每天3,400人,2022年到11月為止則為每天2,913人,而疫情前的2019年下旬可是每日平均處理逾68萬人次。就算「通關」後人流未立刻上升到此水平,數字落差之大也提醒着當局肯定需要提早演練,防止出現混亂情況。

另一方面,鑑於內地民眾對放寬防疫政策的激烈反應,不難預料「通關」後陸港之間出現更熱烈的醫療物資搶購及走「水貨」潮。當局會否檢視針對此等行為作出一些限制措施?同時如何確保本港市民仍能透過合理價格繼續取得這些產品?類似的情況以往在不同地方其實都發生過,無奈至今好像都沒見到港府官員拿出應對方案。

【武漢肺炎】羅湖口岸自2020年2月4日凌晨起關閉。(曾梓洋攝)

民間同樣需要準備

除了政府部門與公共服務外,私營企業同樣需要充足時間作好準備。日前在全球航空業「復常」環境之下,國泰航空公司空中服務員工會因不滿資方編更安排混亂、員工休息時間被削,最後決定展開工業行動,將於假期前後按章工作。有關事件正好足以說明,就連國泰這樣大規模的企業,如果沒有好好預備,亦不見得能夠妥善應對工作量的突然「復常」。

況且幾個月前本港預備對外「通關」,港府與民間勉強還是有些許溝通,而持續的時期也比較長。自從新一屆政府上任起,便斷斷續續有關於海外「通關」的消息傳出,到9月底入境人士檢疫要求終於由「3+4」改為「0+3」,近兩個月又再先後放寬抵港核酸檢測、抗原快測日數規定。相較之下,現時對內地「通關」的安排似乎來得更快更急,大家「猝不及防」的機會也更高。

隨着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月初發表防疫政策「新十條」,跟大陸「通關」的進度在短期內突飛猛進。回想不久之前,香港官員與廣東省、市政府舉行完線上會議,設立合作專班商討落實「逆向隔離」。外間無從判斷今天成績究竟與這些專班有多少關係,而若然與內地實現「通關」,決策的單位亦未必再只是廣東省、市。但相關機制至少加強了香港與廣東省、市政府的溝通和合作,值得官員加以善用,及早為「通關」早作準備,毋須屆時匆忙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