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式示威正在上演?
伊戈1什朗的示威浪潮已經蔓延至逾20個主要城市,包括首都德黑蘭。在當局的鎮壓下,據報最少9人死亡。正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的總統萊希面對輿論壓力,拜登表示與伊朗女性同一陣線,法國總統馬克要求伊朗尊重婦女權利。
伊朗這場示威的觸發點,是一名女子因為沒戴好頭巾而被捕,並在拘留期間死亡。雖然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向家屬致哀,總統萊希承諾徹查事件,但民怨卻一發不可收拾。許多女性在示威期間焚燒頭巾,以示對女性服飾規定以及道德警察的不滿,有人甚至直斥政府獨裁。
國會議長支持調查道德警察
相比起2009年對艾哈邁迪內賈德連任總統的不滿,以及2019年對經濟惡化的怨氣,今次的矛頭指向伊朗政府的保守規條。考慮到魯哈尼執政的八年期間,曾給予較為寬鬆的社會環境,保守派萊希去年接任總統後再次收緊規範,甚至禁止女性在網上發布不帶頭巾的相片,自然容易引起民眾不滿。
但正如示威矛頭擴大至對伊朗政府的不滿,我們可見這次的女性被捕後死亡事件只是觸發點。根本而言,伊朗面對着深層次管治問題,當中既包括了保守的教條規範,也包括了經濟問題。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撕毀核協議後,伊朗重新面對制裁,經濟環境惡化,經濟生產和國民收入走低。社會矛盾和經濟發展沒有解決好,個別事件因而容易成為導火線,觸發一場燎原之火。
開明與保守之爭、經濟衰退持續
根據報道,伊朗重施故,限制民眾使用社交媒體,並驅散示威人群。一手硬的同時,當局亦有一手軟,包括國會議長在內皆支持調查道德警察。為了平息示威,伊朗政府或許檢討相關規條,甚至承諾放寬對女性服裝的規範。但歸根結柢,伊朗的深層次問題並不會因此便迎刃而解。對於支持魯哈尼開明路線的民眾,甚至是昔日拉夫桑賈尼留下的改革派,萊希都必須與他們尋求共識,化解路線之爭。
同樣棘手的還有經濟衰退問題。雖然萊希正與拜登和馬克龍討論重新履行核協議,或許能換取制裁放寬,但與此同時歐美正對俄羅斯實施前所未見的經濟制裁,西方與中俄有經濟脫勾之勢。日前才加入上合組織的伊朗要在國際新格局把握經濟機遇,難度不容看輕。深層次問題若然解決不了,這次的示威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一個不好,三五年來一場全國動蕩,甚至會成為伊朗式示威。
我們常說,由亂入治是一回事,但能否長治卻視乎政府在治標抑或治本。要長治而及興,當權者不得不超越問題的表象,對深層次成因着手,作出結構改革。治理的道理,對於各國各地乃大同小異。
為什麼伊朗爆發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