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若免轉介 裨益病人及醫學界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近日醫務衞生局透露期望今年內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落實包括病人免轉介求診物理治療師,有病人組織代表稱修例草案擬於10月提交立法會。免轉介安排將可減少病人求診和輪候治療時間,強化基層醫療系統。西醫界別一直與物理治療和病人組織拉鋸,但只要有適當機制把關,醫生毋須過慮病人延誤診治。

免轉介求診物理治療師的好處顯而易見。在個人層面,病者可以減省到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求診和領取轉介信的時間和相關費用。雖然病人面見醫生的時間可能只是十五分鐘或半小時,但這未計算排期時間,而輪候物理治療師本身又需時,前後隨時達一兩星期,期間痛症和行動不便會惡化,削弱工作能力和健康,對病人不是好事。在社會層面,免轉介求診物理師有助強化基層醫療系統。隨着物理治療診所近年愈開愈多,治療師大可成為社區醫療網的一員,及早介入治療並監察社區病人健康。

物理治療師的職能是評估病患身體殘疾情況,並透過運動、人手、機械能、熱能或電能等方法治療。(鄭子峰攝)

醫生反對欠說服力 減誤診可設把關機制

轉介安排是源自香港物理治療師管理委員會頒佈的《註冊物理治療師專業守則》。除緊急情况,物理治療師須經醫生轉介才可診斷或治療病人,而其診斷或治療是絕對局限於物理治療從業員曾受訓練從事的工作。物理治療師行業多年來爭取直接治療病人,例如香港物理治療師協會會長陳黃怡年前受訪時指,早在2009年擔任輔助醫療業管理局成員時已提出免轉介制度,惟多年後仍未能商議。政府不是沒有聽到,直到上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21年《施政報告》明文建議修改條例容許免轉介,以強化其他醫療專業在本港醫療體系的角色。多年來的阻力來自哪兒?一大來源是醫生界別。

醫生業界代表一直認為交由物理治療師診症會有機會不準確,延誤治療。上任立法會醫學界功能組別議員陳沛然認為保留轉介安排是保障病人福祉的做法,繼任的林哲玄則沒有表示反對,強調權責要相稱,物理治療師「若對應有合理懷疑的嚴重情况置之不理、無及時轉介便應負上專業責任」。其他醫生過往受訪時曾以痛楚為例,指身體痛楚不一定是勞損,可能是癌症病徵,物理治療師未必能及早分辨。

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長彭耀宗認為,現時轉介制度的限制令物理治療師在治療過程變得被動。(鄧倩螢攝)

不少物理治療師已反駁,在受訓期間已學習分辨與骨骼肌肉無關的痛症,要病人轉往專科醫生深入診斷。事實上,醫生斷錯症、誤診事件也非罕見,為何獨獨針對其他輔助醫療專業?再者,物理治療師和醫生一樣,有專業課程、註冊、考試、委員會監督,而治療失誤有機會被除牌,按理物理治療師不會輕率治療病人。醫生業界若繼續反對病人繞過醫生向其他專業人員求診,目的在於把持醫療行業的主導地位,既阻止病人流出醫生行業,也延續其他輔助專業「聽從」醫生指示的局面。

醫生界別放下利益藩離 合力推動基層醫療

政府計劃修改法例容許免轉介安排,體察病人治病需要,是遲來的德政。報載物理治療師管理委員會轄下的專責工作小組商討指引,小組成員之一的病人組織代表彭鴻昌稱,改革方向漸達共識,包括免轉介應限於基層醫療及一般痛症,不適用於醫院服務,若病人接受指定次數服務後仍未完成治療,物理治療師須撰寫報告,並須提醒病人可尋求轉介醫生診治等。另外,病人組織亦提議所有醫療記錄要上存政府資料庫。此外,施政報告亦提到政府會立法向物理治療師等輔助醫療專業人員推展強制性持續專業進修和發展。上述一系列建議和方向相信有助縮窄物理治療和醫生業界共同掌握病人病況,提升業界知識水平,從各層面維護病人權益。

香港的醫療制度多年來由西醫業界主導,業界致力醫治病人,救死扶傷,值得肯定,但這制度亦帶來嚴重的副作用,即忽視了其他在社區的醫療專業的角色,未能善用醫療資源。除了物理治療師外,職業治療師、藥劑師和中醫師等也是社區健康的守護者,在第五波新冠疫情期間,各個醫療專業界別各司其職,為市民防病治病。到了今天,不少市民仍受長新冠困擾,物理治療師亦提供了不少增強心肺和肌肉機能的方法,不就是分擔醫生的工作和醫療體系的壓力麼?若果醫生界別真的為病人利益着想,節省求診時間和醫療費,實踐基層醫療願景,就應該支持病人免轉介求診物理治療安排,支持更多醫療職系之間的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