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七一講話|改革是為了「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在星期三(7月6日)的立法會答問大會上,工聯會議員郭偉强詢問如何回應國家習近平關於「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及「讓經濟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的希望,但行政長官李家超卻只籠統答覆這是「團結整個社會共同貢獻和努力的問題」,強調需要整體宏觀看待處理勞工福利或保障的問題,「提升至整個社會的循環」,「靠整個政府、整個商界,還有學術界,以及勞工界一同努力」,並無具體交代政府本身能夠做的事情。
所謂「利益固化」,本質就是港人很熟悉的既得利益者。中央或內地官員過往言及破除「利益固化」藩籬時,大多都跟衝破思想觀念束縛、攻克體制機制弊端一同提出,而且整體論述主旨總是放在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就連這次習近平對港講話裏,也有在「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前先說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可見破除「利益固化」跟上述幾個概念脫不了關係。
要突破舊思想和舊體制
早在2013年11月,習近平說明《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時,已經指出「在深化改革問題上,一些思想觀念障礙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着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因此,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跳出條條框框限制,克服部門利益掣肘,以積極主動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舉措。」
新一屆治港團隊的上任日期尚短,但其成員日前個別發言似乎已反映他們未能摒棄陳舊思想或敢於承認既定機制存在問題。像前引李家超的發言便予人一種沿襲往屆政府「民、商、官合作」說法的感覺,實際效果可能淡化了政府應負上的責任和角色。再如新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被問及會否檢討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她也不忘否定「機制本身有問題」和強調「機制本身其實是具有公信力,我們亦沿用此機制數十年……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得起不同情況的考驗」,欠缺改革精神。
大膽改革破除利益固化
依靠突破舊思想、舊體制來「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的事例,不妨看看近年中國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在2013年的《決定》出台不久後,同年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即強調「積極穩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到2020年頒布的新《土地管理法》,我們可以看到它將「基本農田」提升為「永久基本農田」以實行嚴格保護,又刪除了關於任何單位或個人必須使用國有土地進行建設的規定、直接容許農村集體經濟建設用地進入市場,並且容許國土空間規劃代替下級土地利用總規劃和城鄉規劃來為「多規合一」預留空間,這些都是大膽地破除過去以往很多人認為無法改變的觀念和機制。
更加重要的是,內地推進改革過程之中,絕不排斥承認既有體制機制存在「頑瘴痼疾」,甚至敢於指出過去社會以至政府部門內部都有「利益固化」現象,所以才能夠直面問題和障礙加以解決。反觀港府高官及公務員,至今處事仍以符合「行之有效」的既定政策和程序為先,公開說法亦始終不敢承認香港社會存在着「既得利益集團」。假若連其觀念和說法都不肯作出改變,怎麼能夠期待他們推進政策制度上的徹底改革?
論到香港的固化利益或既得利益者,大多數港人都不難感受到小撮高商界壟斷資源,令他們生活受盡高昂樓價、房租壓榨,創業活力從而被扼殺。而面對市場的放任捱曲,政府政策又經常偏幫不同行業或市場上的大額持份者,沒有充份減低新人進場成本。港府如果任由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根本沒有可能做到習近平希望的「吸引滿懷夢想的創業者來此施展抱負」、「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而這些正是「破除利益固化藩籬」與「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真正要達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