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七一講話|韓正是否要來香港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的七一講話對香港管治給出了四個希望,特首李家超周三(7月6日)在立法會出席答問會時,形容講話「高瞻遠矚,意義重大」,並稱「已就主席的重要講話開展了跟進工作會議,政府將於施政中實踐,作為大方向和大藍圖」。然而,李家超同時又稱他競選期間提出的政策綱要「大體上符合主席提出『四點希望』的方向」,這令人不免好奇,若然李家超本來已將做到這四點的話,「高瞻遠矚」的國家主席為何又要重覆一次?抑或國家主席的希望正正反映治港者目前仍未走在正確的治理路上?
近一個星期以來,政府官員以及建制派對習近平的講話一片歡迎,學習活動不計其數。例如民建聯舉辦講話精神座談會,其會務顧問兼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習近平有關政治體制的說法是為香港争拗已久的問題指明了道路,全社會都應該支持「一國兩制」,齊心發展社會民生,但如何發展社會民生則在新聞稿中未見隻字。現為立法會第二大黨的經民聯也舉辦了座談會,雖然其監事會主席林建岳指「習主席要求香港重點提升發展動力和競爭力,重點突破民生難題,維護社會團結和諧,為香港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據其新聞稿所載,榮譽主席兼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及經民聯主席盧偉國的發言重點只在「一國兩制」等憲政秩序層面。在立法會,內會主席兼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動議題為「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七一講話』,開啟良政善治新篇章」的議案,表示習近平的講話對香港未來發展有重大指導作用,今屆特區政府須馬上落實。日前形容習近平講話「醍醐灌頂」的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議案總結發言時,表示會「致力體現和實踐習主席的希望和要求,共同解決本港當前的困難和挑戰」,但具體即是哪些困難和挑戰,以及將有什麼解決方法,他仍然只得成立四個工作組及「提速、提效及提量」建屋的籠統說法。
利益固化藩籬是什麼?房屋如何寬敞些?
但凡聆聽習近平的講話,皆知道四點希望並不止於「一國兩制」等憲政原則層面,還包括了不少具體的改革要求。其中在第二個希望「不斷增強發展動能」中,他便明確表示「中央全力支援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從句子結構來說,此處所指的改革包括了要破除利益固化藩籬,而這些藩籬目前正窒礙香港的創造力和發展活力。但這些利益固化藩籬是什麼,怎樣的改革去破除呢?又如第三個希望「切實排解民生憂難」中,習近平明言「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這四方面目前的政策有何缺失,新政府要如何變法?若然不認真解答此等問題,又怎能說是貫徹落實國家主席的講話精神?
隨着習近平親自來港,以及以如此具體而明確的方式說明對香港政府的要求,或許我們可以預期,中央對治港者的督促將會有別於以往的委婉方式,而是更直接。甚至乎在習近平之後,副總理韓正會否也親自來港走一趟,推動政府「增強發展動能」、「排解民生憂難」,也是相當有可能的。
須知道過去廿五年來,中央主管港澳事務的政治局常委也曾在任內訪港。回歸後首位主管港澳事務的副總理錢其琛,便在1998年及2002年兩度隨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港。此後三任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即曾慶紅、習近平及張德江,分別在2005年、2008年及2016年訪港,雖然分別主持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儀式、視察奧運馬術比賽場地及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但實際上更是視察特首及主要官員的管治工作。
2017年十九大前後,外界一度預期接任全國人大委員長的栗戰書將出任港澳小組組長,結果這一職位在翌年由韓正接下來。小組在2019年反修例風波後升格為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但內地與香港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人員往來長期受阻。不論何種原因,總之韓正出任小組組長四年多以來仍未曾來港,而二十大也即將在今年下半年舉行。既然連國家主席也能在閉環管理等防疫措施下來港兩天,韓正在疫下來港視察自是可行。
韓正關注大灣區經濟及香港民生住房
再者,習近平的既表示希望香港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等國家戰略,而韓正在國務院又是主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推動「一帶一路」,他若是來港,自然會積極推動香港的經濟融合和產業轉型。加上韓正在過去兩年曾先後向港區政協及港區人大代表指出,香港治亂後要解決「經濟和民生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回應香港社會和香港市民他們的關切」,及解決香港廣大市民的住房問題,故此他肯定也會貫徹習近平的講話,跟進香港政府如何「切實排解民生憂難」。
其實若說習近平的七一講話重要,其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一句便是重中之重。須知道習近平在2012年十八大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時的首場講話,便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矢言要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當下香港的政治精英以貫徹國家主席的重要講話之名舉行工作會議、座談會、在立法會提出議案,但對於市民的教育、工作、收入、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服務、居住條件及環境七樣,多少人又有認真著墨及拿出改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