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論壇.李浩然|「五十年不變」是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戰略大哲學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今年「兩會」期間討論到「五十年不變」,指出這是一個哲學概念,並非一個數字。要回答為什麼是「五十年不變」,我們需要放在國家的整體發展方略去看。
來稿作者:李浩然議員
為什麼是五十年?
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會議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第一個一百年指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即1921年至2021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一百年則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00周年(即1949年至2049年)時,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實早在1980年,鄧小平已經提出,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要用一百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中等水平的發達國家。
那麼,針對香港和澳門的「五十年不變」(即2047年及2049年),跟國家整體的「兩個一百年」(即2049年)在時間上為什麼會如此高度重疊呢?是巧合,還是早有發展戰略上的安排?
「一國兩制」是國家發展戰略一環
「一國兩制」的提出,既是具體解決香港和澳門前途問題的方法,更是把世界從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絕對對抗中解脫出來。1984年2月,鄧小平已經明確表示「一個中國,兩種制度」的政治理念是解決長期內部和外部的各種意識形態紛爭的鑰匙。到1987年,鄧小平更提到中國下世紀「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一國兩制」與「五十年不變」之間的關係。「一國兩制」本質是幫助國家再認識社會主義本質,以及對資本主義的重新認知,引領國家改革開放。
「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不管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制度,都只是國家發展的一套工具。重點應該放在發展上,國家要富強、人民生活要進步、實現民族復興。
由此可見,「一國兩制」和改革開放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互相配合成全,一同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到了「五十年不變」還是「兩個一百年」所指向的本世紀中葉時,國家,無論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還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特區,都已經攜手按計劃發展到應有的發達水平。屆時,誠如習近平所指,「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只要「一國兩制」能夠健康平穩地運行下去,便更沒有變的必要。
「一國兩制」早已是國家根本制度一部分
十九大報告為治國提出了「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其中第十二條便提及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可見「一國兩制」已經上升為中國共產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已經不只是為照顧特區而生,而是國家根本制度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事實上,在具體運作當中,香港早已有土地使用權超越了2047年。進一步從國家的綜合實力來看,我們既能夠運行好社會主義制度,又能夠運行好資本主義制度。在國際參與上,我們也多了不同的參與方和經驗,為世界事務和人類歷史作出貢獻。所以「五十年不變」的概念,只有跟「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放在一起來看才有意義和讓人明白。這是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戰略的大哲學。
作者李浩然是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基本法基金會會長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