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孟晚舟獲釋 認清中美角力的現實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2018年12月中國華為公司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至今差不多三年後,她終於在上周末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延期起訴協議,實質上當庭釋放並已安全回國。與此同時,在孟晚舟被捕後馬上被中國政府以間諜罪拘留的兩名加拿大人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斯帕弗(Michael Spavor)亦被中國釋放回加。

不管各方如何堅持事件不涉政治性質,孟晚舟與兩名加拿大人的結果都難以否認是政治上人質交換,兩者所涉及的是中美兩大國的政治角力,而加拿大則因為錯判局勢而夾在兩大國之間。孟晚舟自中美角力早段被捕,至今獲釋對整個中美角力有着重要的啟示:美國雖然千方百計想以其慣用技倆打擊中國,然而美國的這些手段對中國起不了預期中的效果。

+4

中國如何「不吃這一套」

孟晚舟不單是一個中國企業的高管,但更代表了中國領先科技企業華為。美國對她與華為的打壓,不期然令人想起美國曾經以類似的手法對付法國企業阿爾斯通(Alstom)。阿爾斯通曾被稱為法國的「工業明珠」,在發電、交通網路等方面都有着領導地位。美國因為認為阿爾斯通對其獨霸領先地位有所威脅,於是在2013年拘捕了阿爾斯通高管皮耶魯齊,迫使他承認在印尼一個項目中的商業賄賂罪,然後將以此為藉口支解阿爾斯通集團,將其核心電力項目出售予美國的通用電器公司。阿爾斯通事件被皮耶魯齊(Frédéric Pierucci)寫成《美國陷阱》一書而廣為人知,然除此之外,美國曾經利用所謂的「法制」對有威脅的外國企業進行打擊並以美國企業收購的模式仍大有例子,就好像80年代美國對日本的東芝的制裁等等。

這些例子是中國的前車之鑑,如果孟晚舟與華為屈服於美國的制裁,公司恐怕崩解。但正如中央政府經常掛於嘴邊的「中國不吃這一套」,中國最終選擇支持華為與美國周旋到底,即使華為被美國所制裁,孟晚舟沒有輕易認罪。這當然不是說法國就甘願阿爾斯通被打擊,中國之所以可以堅持與美國周旋到底,最重要的是中國有此本錢。

+16

美國已沒有能力制約中國

由2018年中美角力全面爆發開始,中國已準備好向美國長期周旋。中國的深明自己的優勢在於完善的產業鏈及工業能力,強大的基建,以及是美國將近四倍人口的紅利。中國能承受到美國制裁帶來的短期打擊,但美國卻沒有迫使中國屈服的王牌。貿易戰的結果已充份說明了中國已融入世界貿易體系,美國對中國的制約遠不如一些鷹派所想像中的強。

孟晚舟得以被釋,並非是中美或是中加的外交關係轉好了,合理的解釋只能美國認識到無法再以此方法從中國身上得到好處。「釋放孟晚舟」是7月底美國副國務卿舍曼來華時,中國外交部交予美方「糾錯清單」的其中一項。而這又是在拜登與習近平今月通電話之後,當中的關係已經呼之欲出。

中美這幾年持續角力,現在已經愈來愈赤裸,任何人像加拿大般被捲進去也難以有好結果。孟晚舟事件無疑提醒了香港,切勿以為在大國博弈中獨善其身,更遑論左右逢源。香港是中國香港,行的是「一國兩制」,美國不但法理上不能做什麼,政治現實上也如此。一些人即使明知香港只是美國打擊中國的工具,卻自甘墮落,認為即使當美國的棋子也會為香港帶來更光明的將來。從孟晚舟一事這些人也應該徹底清醒,美國並沒有這種能力迫使中國屈服,而在香港為美國搖旗吶喊,不能為香港帶來出路,卻只能製造一個政治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