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網遊成癮要由家長做起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民建聯周四(16日)表示,早前於網上調查青少年玩網絡遊戲情況,指逾三分一受訪家長稱子女日花三至五小時玩網絡遊戲,有兩成青少年有「課金」習慣,,而受訪家長亦認為網絡遊戲會令子女成績變差、影響健康及家庭關係。民建聯因此促政府仿效中國、韓國等地,立法規管網絡遊戲,包括網絡遊戲帳號實名註冊、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遊戲的時間及遊戲題材等。

平情而論,民建聯今次的調查結果多為老生常談,當中所提及的內容與反映出的問題亦非發生於一朝一夕,況且其結論還將營運公司惡劣商法、遊戲作品內容性質與年輕用家遊玩時間三個問題給混為一談,恐怕不足以作出一個理想的判斷,因為三者之間未必存在必然關係。

監管市場屬於政府角色

毋庸置疑,現時遊戲市場硬實存在一些不良的企業和作品。今年初消費者委員會便批評不少手機遊戲濫用推銷手法引誘玩家持續「課金」,同時很多遊戲商也沒有提供關於遊戲內容的充足透明資訊與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服務條款。對於這些問題,政府長遠來說自然不得不考慮推出針對性監管措施。

除此之外,民建聯調查指家長擔心子女或網絡遊戲影響而接觸暴力、色情內容或出現不當行為,亦有不法之徒曾利用手機遊戲的社交媒體功能向青少年索取不雅裸照。以上問題顯然都是跟本身設計不良的遊戲有關,而按理應該防止它們推出市面的政府對此無疑也有責任。

家長教育責任不宜假手

不過,對於民建聯及一些家長呼籲效法內地做法重手限制遊戲市場,這種聲音未免沒有深入考慮兩地情況差異。尤其調查結果同時顯示,有受訪家長居然認為盡快正常復課就可以避免子女沉迷網絡遊戲,原因則是子女停課期間會花更多時間去玩遊戲,此類想法實在不無將教育自身子女責任假手他人的嫌疑。

教導子女如何分配和善用時間、約束自己的自制能力,肯定是一眾家長的責任。青少年沉迷遊戲的問題,表面或許會因為其返校上學或限制遊玩時間而減少,但絕不會因為這樣而完全解決,相反還有可能因為壓抑太多讓其更多偷偷「打機」,在這情況下其成癮心態可謂是更為嚴重。

其實隨着網絡科技轉變,時代對於遊戲的理解亦有所轉變。以現年流行的電子競技為例,與之相關的電競科技便已被納入在香港高中應用學習課程之中,可見網絡遊戲跟別的課外運動或技藝一樣有可能成為孩子未來工作進路選擇。家長只要能盡好對子女的教育責任,應該便不必對遊戲本身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