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學失焦點 移民潮下終顯現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在移民風潮下,教育界亦受影響,中學校長會主席連鎮邦及香港島校長聯會副主席詹漢銘星期日(29日)出席商台節目時指,學校的中層教職員有流失現象,退學人數有所上升,同一時間更有名校罕見地賣廣告招收插班生。他表示學生退學潮相當明顯,出生人數下降亦為學校帶來困難,不過認為同時亦為進一步推行小班教學帶來契機。

根據教育局2020/21學年學生人數統計報告(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由2010至2020年間,小一級學生人數每年上升至2020年才有輕微減少至59,427人。而中一級學生人數由2010年的最高位69,224人至2020年的60,945人確實有下降趨勢,不過最低位卻是2016年的54,479人而非今年。相關學生人數其實每年都徘徊在六至七萬人左右,可見新生入學人數並非一個真正對推行進一步小班教學有極大影響的因素。再者,在香港亦只有在小學階段推行小班教學,中學階段並未有類似政策。

學生時浮動 政策欠彈性

從數據的走勢可以看出另一個問題,就是政府並未有為每年浮動的新生入學人數制定應對方案。現時全港在2020/21學年共有346間小學推行小班教學,以25名學生一班為標準班額,佔全港資助及官立小學總數近八成。假若小班教學是以教學質素或教師兼顧學生程度作為政策基楚,理應在收生人數下降之時,繼續收縮標準班額人數,容許每班縮減至20至23人。

然而在現行小班教學政政策下只有考慮到收生上限為標準班額之上10%,惟未有為整套政策設立收縮空間,反而是要求學校在每班平均學生人數下跌至25名或以下的情況下,根據校本準則,負責處理有關的超額教師。我們可以由此看出,小班教學政策不但欠缺彈性,而且未能有效將教育質素提升最大化。

當小學入學人數下降,當局並未有考慮修訂小班教學政策以作出彈性處理反而是執行殺校程序。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接受《香港01》專訪時更明言:「如果沒有對等數量學生,亦無理由有如此多學校,這是最基本原則」,甚至官校都會被殺。本意為促進學校平穩發展的政策,變相成為收生不足學校的絞刑台,先是抹去教席,繼而縮班,最後殺校。這只怕反映出政府對教育的態度是由經濟角度出發,而非著力培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