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辦全運會將考驗港府與粵澳的協作能力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國務院辦公廳星期四(8月26日)發布向體育總局、財政部、港澳辦發出《關於同意廣東、香港、澳門承辦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函》,內容表示同意三地合作承辦四年後的下一屆全國運動會,並且要求體育總局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規定,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共同組織好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於有關決定表示歡迎,她認為三地合辦全運會意義重大,也符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裏「構築休閒灣區」和「塑造健康灣區」的目標。此外,林鄭月娥又說「香港特區政府會全力以赴,根據中央堅持『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與中央有關部委、廣東省及澳門特區政府緊密合作,做好籌備工作。」

首度非單區主辦全運會

從2000年起,國家全運會取消了北京、上海、廣東三地輪流舉辦的限制,並且允許有條件的省市申請舉辦,及後幾屆全運會則分別由廣東、江蘇、山東、遼寧、天津、陝西主辦,但過去就算名義上舉辦者是單一地方,實際操作時往往會因項目數量過多而不得不將它們分派不同城市,像下月第14屆全運會便牽涉陝西省內西安、寶雞、咸陽、銅川、延安等多個城市。

儘管香港也有協辦2008年北京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的經驗,但當年的項目分工決定有北京及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奧運會負責處理,不像全運會那樣要由地方政府自身籌劃相關配置,再加上2025年全運會將是首次出現多省市合作舉辦的情況,故此想順利進行的話必定要求包括香港在內的三地政府加強協作溝通。

大灣區聯絡機制須加強

回歸之初,特區政府就跟廣東方面共同成立由高層官員組成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然而該會議平均接近一年才召開一次,實在難以作為一個讓雙方緊密合作的平台。另外,設於該會議下的粵港文化體育合作專責小組雖於2003年促成廣東省文化廳、香港民政事務局和澳門特區文化局簽署《粵港澳藝文合作協議書》,但此後在體育方面卻未見有多少成績。

2017年11月18日,林鄭月娥、張建宗等官員出席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20次會議。(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到「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提出後,國務院又在2018年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但其運作形式乃由中央牽頭作出議事協調,並非區內地方政府常設聯絡機制,而領導小組主要討論方向當是整個大灣區的發展如何與宏觀國家策略配合,它的成員當中亦沒有體育總局的代表,自然難以越俎代庖處理全運會比賽項目分工事宜。

藉着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合辦全運會的機會,粵港澳大灣區各地方政府可以趁機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絡機制。尤其港府以往相關工作總是顯得欠缺積極,像香港、深圳合作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深方園區無論規模、進度便都遠遠拋離港方,故此香港實在很有需要借今次全運會展現與粵澳合作的能力和意願,一眾主事高官亦不能再空談協作而無具體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