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選手的苦水現在才被聽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本周二(10日)公布五項支援體育的新措施,當中包括提早向立法會申請體院新大樓撥款,在下屆奧運會開幕前啟用新大樓。新大樓有望提前啟用固然是喜訊,但對於精英運動員眼下長期的醫療和生活支援,體院以至政府卻持續忽視。這帶出一個問題:為何體院和政府懶理運動員的苦水?

奧運佳績背後,是運動員多年刻苦努力。近年針對精英運動員培訓的資源的確增加,外界以為新資源可以紓解他們的困難,但觀乎體院主席林大輝及多名運動員近日的分享,資源遠未夠充分。

新大樓拖拉四年才可望上馬

在訓練方面,林大輝提及現時劍擊館不敷應用,而且地板損壞時只能用膠紙修補。港隊羽毛球代表鄧俊文指場館的冷氣風向會影響羽毛球方向,故訓練時需關上大部分冷氣,令場館較悶熱。在住宿方面,林大輝指宿位幾近爆滿,日後當精英運動員再增加,就不能保證入宿。

林鄭月娥在體院觀看香港運動員比賽期間,亦視察體院的設施和其計劃興建新設施大樓的用地。(政府新聞處)

增建大樓的建議早在2017年上半年蘊釀,到2019年12月才在於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審議,到現在才「慶幸」提早申請財委會撥款,光是討論已達兩年多;計及兩年多的施工期,新大樓前後歷經七年才望完成,實在太慢。若果政府可以更早時間與體院得到共識,徵求議員優先商討項目,新大樓大有機會幫助運動員備戰巴黎奧運。

醫療人手不足枉談產業化

時光錯失難補回,硬件問題難以一時三刻解決。相較之下,運動員薪水低和團隊人員短缺,其實不受設備限制,理應更靈活處理,但現實卻非如此。劍擊代表張小倫則分享當上全職運動員首兩年,如同薪金的每月訓練資助只有2,930元,競步代表程小雅在奧運以第35名完成,來年每月資助或由2.6萬減至萬多元。鄧俊文的拍檔謝映雪不滿體院物理治療師及按摩師,又指羽球現時僅有兩位教練,其中一名更將會返回台灣。

劍擊館如今有13條劍道,難以容納日漸擴大的劍擊隊。(資料圖片)

張小倫提到的時期是十多年前,身處初級別精英水平的年代,但這並不表示現在的資助額回到合理水平,例如青少年乙組全職的每月資助最高為6,210元,成年精英丙級的全職每月資助最高為13,550元。資助是爭標的動力,而運動員在體院生活可免除食宿支出,但金額不能過低,總要應付日常開銷或者額外醫療和裝備開支。乙、丙組級別運動員正值上位階段,若要以從事兼職幫補生活和家用,勢必打擊比賽表現。政府透過體院對甲級精英的資助可說足夠有餘,那就應該着力增加乙、丙組運動員的薪水,令他們專心訓練和比賽。

在政府銳意把運動產業化之際,有精英運動員投訴缺乏最基本的輔助醫療人才,何其諷刺。試問連傷患也未療癒就勉強出賽,運動員可以捱多久?他們為香港搏命,我們就應該好好照顧他們身體。若果香港缺乏運動物理治療師等人員,大學就要多作培訓。

程小雅以1小時37分53秒衝線,以總排名35完成完成女子20公里競步。(香港田總圖片)

體院上下每天也在面對各種各樣難題,或者已經屢屢向體院管理層和政府部門反映。若非外界多人關注運動員狀況,他們的遭遇可能直至退役一刻也不獲正視。政府提早申請建體院新大樓只是其中一步,負責運動政策的民政事務局必須走入體院,了解體院軟件硬件流弊,只要力所能及就要盡快改善,才算是對得起為香港付出血汗的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