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容易治理難?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接受報章專訪,提及他作為主席的資格審查委員會將為政治選舉從嚴把關,又提及要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等。惟他已經不再是昔日的保安局局長,而是特區政府的第二把手,作為政務司司長,他在社會及民生政策方面的著墨顯然太少。
李家超在《星島日報》的訪問中表示,「在施政方面掃除了障礙,要開展處理民生問題、發展問題、社會問題、房屋問題、青少年就業問題等。」但具體而言,民生、發展、社會、房屋及青少年就業問題是怎樣,他卻沒有多說,只謂以民為本,要了解民生所需、市民日常面對的困難。
在上個月,特首林鄭月娥曾經表示將與李家超各自分工,她本人在扶貧、青年、少數族裔方面多做工作,李家超則負責維護國家安全。眾所周知,出身政務官的林鄭歷任社署署長、發展局局長等,而李家超由警務處到保安局都是以治安為主,這個分別或許解釋了為什麼李家超未有具體說明其社會及民生政策的主張。
但這個理由又是否充份?首先,即使以林鄭月娥為例,亦不見得她能以治理為重。在住屋方面,她雖然表示要「持之以恆的供應土地決心」,但她只知推展交椅洲人工島的研究及新界北的規劃,至今未有大規模收回棕地及農地,以重新掌握土地供應及規劃的主導權,甚至將土地問題諉過於要「全社會動員」。上月林鄭不論是出席香港傑出少年選舉或是九龍社團聯會,其致詞發言也是三句不離國安法、止暴制亂,對於實際的青年工作、社區發展皆是籠統帶過。
社會治理環環緊扣
其次,就李家超而言,是否主管保安局就不用掌握民生問題、社會問題甚至青少年就業問題?最簡單的例子是,若果社會上的童黨增加,青少年罪案率上升,難道與青少年的教育、家庭及就業無關嗎?2019年社會騷亂持續多個月,政治訴求誠然是主因,但烈火之下的乾柴,社會長時間以來積聚的怨氣和怒氣,難道為官者看不見嗎?保安局的工作本來就應該跟勞福局、教育局、發展局、運房局等密不可分,若果以割裂的視野、各自為政的心態處事,香港這個城市失治,自是必然。
在過去差不多兩年的時間,政府官員只圍繞於止暴制亂,但「治安牌」不能一直打下去,更不可能用以開脫怠政和懶政。近來一些人好像意識到改革之需要,卻仍然只是空說「改革」、「民生」等字眼而毫無理念可言,遑論有實際作為。這是因為治安容易治理難嗎?還是其實治理並非那樣難,而只是為官者沒有轉換意識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