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以欺詐取得戴妃專訪 內部包庇有違社會責任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被譽為「人民王妃」的戴安娜逝世已有近24年,然而圍繞她的新聞至今依然未息。近月由英國退休法官主持的獨立調查報告於周四(20日)終於正式公佈,證實戴妃逝世前兩年於1995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世紀專訪中,記者巴希爾(Martin Bashir)偽造銀行文件,令戴妃以為被王室職員收錢監視,以不當行為和違反公司新聞守則騙取戴妃信任成功取得獨家訪問。戴妃兩子威廉及哈里發聲明譴責事件,認為訪問使得父母婚姻覆水難收,更令母親變得疑神疑鬼,加劇其恐懼、偏執、孤立情緒,最終間接導致其芳華早逝,更指摘現今傳媒不僅未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不過正是如此的不道德行為,令巴希爾此類名不經傳的小記者得以登上主播之位。巴希爾本為一個自由身的體育記者,於1986年加入英國廣播公司後於多個節目任職,直至其轉身王牌時事節目《廣角鏡》後方令其事業有所起色。1995年正當查理斯及戴安娜的婚姻破裂,引起全球關注時,巴希爾取得其獨家專訪正好讓之聲名鵲起。其透過向戴妃胞弟史賓沙伯爵(Earl Spencer)展示假銀行文件,偽稱有王室職員收錢間中監視戴妃,進而獲取其信任。而事前製作組及時任英國廣播公司總裁伯特(John Birt)亦刻意隱瞞訪問,以防妻子為英女王閏密的董事會主席赫西(Marmaduke Hussey)會阻撓,令訪問不能出街。

+9

BBC內部調查放生巴希爾

而身為官台的英國廣播公司儘管因此次專訪開罪了王室,卻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戴妃首次披露其婚姻「有三個人,太擠擁了」,承認了查理斯與卡米拉之間的婚外情,並承認自己亦有出軌,內容震撼全球。專訪當年便有超過2,300萬觀眾收看其專訪,接近全國人口的四成之多。而巴希爾亦因此獲取了英國電視學院獎,儘管當時已有人指控巴希爾偽造銀行文件,英國廣播公司的內部調查卻指查無實據而放生巴希爾。將疑點利益歸於巴希爾的新聞部主管霍爾(Tony Hall)其後平步青雲,2013年成為BBC總裁。巴希爾更於2004年轉戰美國任職美國廣播公司(ABC)及全國廣播公司(NBC)成為主播,直至其2013年因批評阿拉斯加州長佩琳(Sarah Palin)失言時被迫辭職,其後又回到BBC出任宗教事務編輯。

戴妃專訪後離婚已定成局,亦令之受傳媒滋擾更為嚴重,最終在巴黎逃避狗仔隊的車禍中喪生。不過巴沙爾卻因訪問戴安娜而得到的名氣,亦使其得以在2003年的紀錄片《米高積遜大追蹤》中深入巨星米高積遜的私人樂園八個月,追蹤其私生活及與之專訪。不過此紀綠片出街時卻引起極大哄動,內容把米高描寫成精神及行為異常,甚至有孌童傾向。尤其是米高在柏林酒店將其兒子凌空伸出露台的一幕,事後被證實為剪接刻意放慢故意製造米高有意拋其兒子出窗的錯覺。該紀錄片雖得到5,200萬收視,卻令米高大為不滿,認為製作組騙取其信任,更令之精神大受困擾,最終其更加沉溺藥物。

事實上名人與傳媒之間永遠存在共生關係,傳媒既要挖開名人的私生活以滿足公眾欲窺探名人私生活的欲望,而名人亦要借助傳媒的報道而維持人氣,營造其形象及控制公眾對之的觀感。如英國王室亦擁有龐大的友好傳媒,長年以來為之宣傳、造勢、洗白、抹黑,而戴妃同樣亦欲借助傳媒提高自己及攻撃王室。正如攻撃傳媒不道德的哈里,亦同樣會與母親一樣接受奧花雲費專訪,營造自己的一套出走王宮的論述。然而為求啜核煽情以吸引銷路,名人可能最終會反過來成為傳媒的犧牲品。此當中當然要取決於傳媒業界本身的道德操守,但最終亦出於人類本身偷窺、幸災樂禍的原始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