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人口結構失衡 香港更要及早應對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二(11日)發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這份本應在4月上旬公布的結果因推遲發布曾引來諸多猜測,有人事前更稱中國人口已跌穿14億人,呈超過半世紀以來首次人口下跌表現,如今公佈的結果反而顯示最新全國人口攀升至14.12億人,比2010年人口普查還增加了7206萬人,可以說打破了此前的流言。儘管如此,最新數據所揭露的人口增速放緩、年齡結構不均等問題,依然值得關注。
過去十年中國人口雖然保持增長,但是整體增速明顯有所放緩,由2000年到2010年的平均年增長率0.57%下降到這十年間的0.53%。也就是說,儘管中國從2013年開始逐步放開了生育限制,使得14歲及以下的少兒人口整體比率較2010年上升了1.35%,但這仍追不上人口減少的幅度。
少兒增長下的發展不均
對此值得注意的是,少兒人口比例的增長在全國範圍來說並不平均。在過去十年中,少兒人口比率主要增長集中在中國東部與南部,亦即江蘇、廣東、山東、京津一帶。愈向西北內陸,少兒人口呈增長狀態的地區也就愈少,雖然仍有少數西部城市呈現增幅,但內蒙古、山西、寧夏、青海等大多數內陸地帶少兒人口其實都有所減少。而對比少兒人口比例增減幅度幅最大的兩個省份,福建增長了3.85%,黑龍江則減少了1.62%,差距可謂相當明顯。中國若想進一步提升新生人口數,未來或許應就目前的低增長地區提供更多鼓勵政策,以免進一步激化各省市間的發展不均。
在人口老齡化方面,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率相比上一個十年增加5.38%,證明社會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值得注意的是,老齡化問題同樣與地域分佈密切相關。在人口統計的31個地區中,有15個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已經接近或超過當地人口的五分之一,當中除了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是偏南地區外,其餘皆為北方省市,而老齡化情況以東北三省尤為嚴重,遼寧數字甚至高於當地人口四分之一。同時,北方省市的老齡人口比例增幅也普遍高於南方地區,南方省市只有四川、江西、上海與湖北高於全國水平。
無論是少兒人口還是老齡化數字,都顯示這些人口數據與地域分佈有一定關聯。這說明了全國普適性的開放生育、養老規劃未來要更可以增加針對性的地方政策,而人口與當地經濟、文化的高度聯繫也顯示,在「讓一群人先富起來」、「把餅做大」的方針奏效後,中國面臨的更大考驗在於如何把餅分得平均,讓地區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相得益彰,更為平衡穩健。
香港人口失衡過猶不及
與中國內地相似,香港同樣面臨人口結構失衡的問題。2020年底,香港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為19%,比中國31個統計地區都高。政府更預測這一數據將在2039年升到33.3%,且長者人口超過250萬的情況將維持最少30年。這一方面帶來養老問題。以醫療為例,長者對醫療的需求更高,僅其住院的風險就是青壯年的四倍,因此現已嚴重不足的醫療措施,如何應付將來人口老化的增長需求?更何況內地有類似全民退保的養老保險,香港卻連強積金都漏洞連連,談何讓將來的250萬老人老有所依?
而令情況雪上加霜的是,香港生育率還連年下跌。2020年,香港新生嬰兒人數較2014年下跌接近三成,粗出生率由2014年每千名人口的8.6下降到2020年的5.8,不足2018年世界水平18.2的三分之一,也低於高收入國家地區的平均水平10.0。老齡人口增多加上少兒生育不足,不僅帶來社會養老風險,更會令整個社會失去持續發展的能力。香港固然沒有生育限制政策,但成年人卻面臨各種現實限制。勞工權益保障不足讓他們擔心沒有足夠的工餘精力養育小孩,年年高漲房價讓年輕男女根本無能力另組小家,教育過度競爭則讓不少準父母都感覺「有心生,無力養」。無論是住房、勞工保障或育兒支援,特區政府一直幾乎無所建樹,沒有為想要生養的年輕人提供適宜社會環境,又談何提高生育率、補足香港發展後勁?
正如國家意識到生育率走低帶來危機而推出各種鼓勵生育的政策和津貼,港府更要看到本港人口失衡問題相比內地過猶不及,而這種人口失衡是社會多方面長年積弊所造成的惡果,必須及時着手處理勿讓香港「後繼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