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胡志偉保釋奔喪的政治智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正還押的民主黨前主席胡志偉申請外出奔父喪,懲教署以保障安全為由拒批,僅建議安排視像方式參加喪禮。這個決定毫不意外地引起社會關注,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不論當局批准與否,這都不會是純然的行政決定。

懲教署表示根據《監獄規則》第17條,要考慮在囚人士的所犯罪行、保安風險、押解路線、地點安全等各項保安因素,並指出胡志偉父親喪禮的日期、時間及地點較早時被社交媒體廣泛報道,網上亦有人士號召喪禮當日到場支持。署方表示「經保安評估後,為保障懲教人員、在囚人士及公眾人士的安全」,決定不批准其保釋申請。

政治高於行政 保安不難配合

從性質而言,若批准胡志偉保釋奔喪,將難免被視為一個政治決定。但難道不批准保釋,本身就不是一個政治決定嗎?這不僅在於胡志偉作為民主黨前主席,其身份本身便具政治性質,更因為保安風險的管理本來也就在署方的控制範圍之內。若然政府同意讓胡志偉保釋奔喪,行政措施自然足以配合需要,確保其在保安充份的情況下、在有限的時間內赴靈堂送別先父。

上月初得悉父親病危的胡志偉,因涉嫌煽惑他人參與遊行及初選案而一直還押。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誠然不輕,但他也只是涉嫌而非被定罪,過往亦未曾涉及暴力衝擊。事實上,民主黨以往更曾長時間被視為溫和泛民。讓這樣的一名政治人物保釋奔喪,本來就是一個大政治。這個大政治就是隨着《港區國安法》落實及選舉修例,香港的鬥爭時期已經要過去,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在這階段的唯一議題就是改革,如何凝聚社會力量,也就是政治智慧的考驗所在。激進港獨勢力已被打擊及排除在外,香港的政治寬容度就應容得下所有的溫和聲音,不論光譜左右。

在這時候,大政治應該蓋過小政治,更遑論一些根本不難配合的行政因素。讓胡志偉保釋奔喪非能不能之決定,而是為不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