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改制對民主派、建制派和政府官員的挑戰重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全國人大常委會周二(30日)全票通過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其中立法會組成採用「432」方案,即選委會佔40席、功能界別佔30席及地方直選佔20席。坊間估計,民主派將來在立法會可取十多席。

這次中央無疑是大幅收緊了香港的選舉制度。以立法會為例,直選的議席由原本比例佔半被大幅削減至僅兩成多,參選人須得到選舉委員會各界別最少兩名委員的提名。正如我們早前指出,「432」方案難免被視為霸道,不利於中央與香港的「和理非」重建政治互信。

但即使如此,「432」方案絕非香港政局的終章,也不會是民主派的末路。先不說這次改制,無改《基本法》對最終普選特首及立法會的規定,在現階段民主派有意從政者只要支持「一國兩制」,尊重國家主權,他們理應可通過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審查,並爭取選委會的提名,以擠身選舉之列。而且過往立法會選舉亦設選舉主任審查資格,在資格確認方面分別應該不會很大。

重構政治生態的質變

全國人大前常委、立法會前主席范徐麗泰表示,只要沒有做不愛國的事、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理應可以參選。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二亦表示,民主派不等於不愛國,把民主派身份等同於不愛國的說法對他們不公道。林鄭預告今年12月將舉行立法會換屆選舉,而新思維主席狄志遠及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等,亦估計民主派最多可能取得十多席,反映各界亦相信民主派並不會完全被排拒在選舉之外。

從宏觀的角度看,今次中央除了是收緊了立法會選舉制度之外,我們亦應看出當中所涉及的質變。以往一些人主張自決、港獨等,令立法會選舉也被這些不恰當的議題拉扯,選舉後的立法會也不時流於政治表態的場地。但是次選舉改制,明確地將不符合「一國兩制」的主張排除在外,客觀效果上就是在重構香港的民主政治,促使立法會將來更務實地處理香港問題。

民主派宜務實 建制派忌庸碌

這次重構的而且確是很大幅度,而且民主派及和理非也難以適應。但既然改制已經落實,民主派就必須問,前面的路如何走。是本着服務社會、推動民主的初心,進入立法會以做出政績,重建央港政治互信,抑或自絕於議會之外,甘於只做壓力團體?

另一方面,此番中央出手,顯然要香港盡快走上善治的道路,過往有份造成政治亂局的建制派和政府,他們更應該是戰戰兢兢。建制派不可能光打着愛國的旗號便能坐上高位,繼續庸碌禍港;官員若不切實解決經濟和民生問題,在行政主導的格局下,他們必然要承擔全責。從這個角度看,香港政治進入新局面後,對建制派和政府官員的挑戰,其實比起民主派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