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與開放生育未必衝突
中國本應於今月上旬公布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然而結果遲遲未有公布,反而中國央行於上周三(14日)在官網上發表了題為《關於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的論文,強調人口在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先進社會普遍低估了人口的重要性以及人類應對社會老年化及「少子化」等問題的能力。文章指出雖然中國「少子化」的問題仍比美國等先進國家,但不得不及早應對,提倡全面開放生育政策、鼓勵生育並創造婦女「敢生、能生、想生」的環境。
中國的人口問題
在人口普查還未公布之時,央行趕忙發布了鼓勵全面開放生育的論文,可以想像中國的人口結構正面對嚴重問題。回顧歷史,中共建政後,毛澤東一度提出「人多好辦事」鼓勵多生育。惟在二戰及韓戰後,欠缺戰爭抑制人口增長,中國人口出現爆發式增長。至1964第二次人口普查時人口已達7.23億,比起清末民初的四億人口接近翻倍。在中國社會欠缺資源與科技支持,人口過度且無序增長是經濟發展最大的阻礙。由是者,中國開始推出了生育控制政策,最終成為最為有名的「一孩政策」。
然而,「一孩政策」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長,但卻同時做成家庭結構的缺陷。隨着既存的人口漸漸年長,新生一代卻因生育控制大幅減少,老年人開始不合比例的增長,造成社會負擔愈來愈大。而隨着新生人口愈來愈少,政策在2013年開始放寬「單獨二胎」。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在訪問中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每年出生人口跌破每年1,000萬人大關。現時中國每年死亡人數亦為每年1,000萬左右,亦即現時中國可能已接近人口峰值,未來將出現人口下降的趨勢。這將進一步惡化人口結構造成的問題,令社會負擔更形沉重。
全面放棄「計劃生育」?
雖然央行發表了鼓勵全面生育的論文,然而卻似乎與國家主席在五年前的講法有所矛盾。2016年5月,習近平在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先進表彰會中發言指「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當時普遍認為「計劃生育」不會有根本改變。而總理李克強也強調「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既然國家領導人在五年前才主張計劃生育要有長期性,單憑一篇全面鼓勵生育的論文,很難斷言決策當局在政策上很快作180度轉變。不過,「計劃生育」與開放生育兩者其實本質上未必衝突。中國一直視人口政策為重要國家政策,正如習近平所說是「長期及戰略性」的。當人口面對下行壓力,為了促進「人口均衡發展」,「計劃生育」中的「計劃」自然也不能排除可以是鼓勵生育的意思。正如央行論文中提到要「倡導生育不僅是父母和家庭的事,而且是國家和社會的責任」。這已表明了生育問題不止是個人問題,而是提升至國家利益的層面。
很多較先進國家都經歷過類似的人口老年化問題,像歐洲、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幾乎都面對同樣問題,也都推出了很多有利方式推動生育,日本甚至專門設有「少子化大臣」,但成效卻有限。現代人不一定結婚,即使結婚也不一定生育。在結婚與生育背後還有很多因素主導,並非政府鼓勵就必然有效。如果中國全面鼓勵生育,到底能否突破前人經驗,就得看為政者是否真的能創造一個婦女「敢生、能生、想生」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