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退保漸見共識 港府「先易後難」落實
扶貧委員會於上周五(16日)討論顧問諮詢報告,指顧問公司收回的18,300份意見書中,多達91% 認同落實沒有審查的全民退保。張建宗認為意見多屬「範本式」回應,對結果有保留;但結合其他調查,難說這結果不能反映主流民意,政府不可忽視。政府現時既有多個方案,應考量如何調整,依循先易後難原則,積極、盡快提出社會認可而財政可行之方案。
這次的報告或確如張建宗所言,存在「水分」。他強調,是次收回的意見書中,有16,830份屬範本式回應,即市民以同一信件底本回應,並「提醒」市民不要產生91%意見支持無審查退保的錯覺。
但張建宗沒有「提醒」市民的是,多項民意調查均顯示,退保免審查確為「主流民意」。中大學者黃於唱(全民養老金學者方案的聯署人之一),即結合7項民意調查作加權分析,結果顯示近六成市民支持免審查退保,支持「有經濟需要方案」亦近五成。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於年初展開退保公眾諮詢開始後,進行首個由學術機構進行的全港民意調查,即已顯示近七成市民支持「香港設立毋須入息及資產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年中受107動力委託進行的調查,縱使用上「不論貧富」的字眼,仍有47% 市民支持。無論政府怎樣推說,落實免審查全民退保難說不是社會主流意見。
當然,免資產審查在財政上有隱憂,政府顧慮有其根據。但是,政府與其再耗時於文字爭論,不如先易後難,竭力推動其亦可接受的含資產審查方案。然而,政府應檢討目前建議的資產限額,以換取社會支持方案。
現時不少市民要求落實無審查方案,政府若然跟從雖能回應其訴求,卻會對政府未來財政造成沉重壓力(據「政府不論貧富方案」,退保若要維持運作至2066年,須對僱主與僱員大幅增收稅款),對沒有經濟需要、也就是不需政府保障的長者發放退休「保障」金,也不符合有效運用財政資源的原則。
另一方面,「長壽風險」已然籠罩香港,市民的對退休後的生活憂慮也非無理。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港人的平均壽命全球居首,男、女分別為81.24及87.32歲。以65歲退休計,港人約須「應付」30年的退休生活。而據香港統計處報告,港人平均退休生活開支高達22,634元(不包含醫療開支)。這個數字對大部分市民而言也許是過於「離地」,即使以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調查所得的市民估計開支(即每月12,600)計算,目前提出的有資產審查方案所提出的資產限額(即單身人士210,000與夫婦318,000)仍屬過低。若無政府保障,手持數十萬資產的港人,勉強只能應付首數年的退休生活。到真正步入七老八十時,則易陷入無所依靠的困境。
可取的方法,大概是政府提高資產限額,以說服市民接受。舉例說,以每月開支12,600元、應付首十年退休生活計算,夫婦資產限額應為3,024,000;單人為1,512,000。補充說,周永新教授的全民老年金改良方案,資產限額也高達500萬元。這數字定在怎樣的水平才是合理,當然須經詳細討論。
放寬資產限額,可使市民老年尚可於「生存」以外,尚可有一定「生活」追求,也無須戚戚憂慮於「老晚年」的財政問題。也只有如此,政府才能真正對市民作「老有所養」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