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雙重標準|于品海

撰文:于品海
出版:更新:

資訊流通和發表意見的權力有沒有邊際一直是互聯網時代的爭論。不少人,特別是自由主義者,認為互聯網將徹底擊潰專制政權對資訊的壟斷,卻想不到自己很快就要接受對互聯網資訊進行管制,以防恐怖主義言論通過它傳播。然而,由於恐怖活動違法者容易被認定,大家並沒有警覺這種管制其實提示了人們,互聯網自由傳播資訊的性質一直被誤解。

中東北非以及東歐中亞國家發生打着民主運動口號的政治騷亂,自由派狂呼互聯網成為自由民主大步向前的開路機。可惜,政治騷亂只製造了社會動盪,甚至內戰,而借此上台的除了是烏合之眾、爭權奪利的政治投機份子,就是另一種政治專制勢力,如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以致盲目稱頌互聯網如何偉大的熱潮終於過去,它不再是傳導自由的工具,其進步意義亦受到質疑。特朗普上台之後,自由派意識到互聯網同樣可以用來傳播種族歧視和反自由的極端思想,忘記了這不是第一次有人企圖利用互聯網製造另類政治。如何辨認資訊的真假已然成為網絡世界的主要議題,但它真的是有關真與假嗎?或者就像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一千多年以來的爭論,只是兩種信仰之間的雞同鴨講,與探索事實的對與錯無關。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消息指出,BBC世界新聞台涉華內容嚴重違反《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境外衛星電視頻道落地管理辦法》。(網上圖片)

報道新疆就不用求證?

當美國政府宣稱新疆的職業培訓中心是集中營,宣稱新疆發生了對維吾爾族人的「種族滅絕」(Genocide),它究竟是真假新聞之爭還是外交衝突中的狡猾手段,抑或純粹是支撐政治博弈的污蔑,大家已經無法識別。仇視中共的人認為「種族滅絕」真的存在,因為它「有打壓人權的惡劣往績」,就算資訊是來自毫無信用的極端政治組織;其他人對指控感到懷疑,因為如果真的發生「種族滅絕」,更多證據必然浮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暗示新冠病毒或許是美軍帶到武漢,外媒即時異口同聲認定指控缺乏根據。既然證據如此重要,為什麼在新疆問題上西方輿論卻將求證標準降到如此低?英國的《經濟學人》認為「種族滅絕」的用詞不準確(not accurate),美國的不實指責只會有損西方有效應對中國崛起,大多數國家和媒體也都沒有跟隨美國的指控,這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

相對於大多數美國媒體,英國廣播公司(BBC)被認為是較少教條的嚴肅新聞機構,但這並不意味它的報道就不存在強大的傲慢與偏見,它與美國媒體之間只是天主教和基督教之分。BBC指責新疆存在對在囚婦女的系統性強姦,證據主要來自一名近年多次在西方媒體作證的「受害者」。報道中一邊聲稱由於中國嚴格限制記者採訪,所以這名「受害者」的指控「無法全面證實」,一邊稱其旅遊證件等資料與其故事時序脗合,但這些文件與「受害者」所作的極嚴重指控之間有何關係,報道卻未解釋,也未深究為何這與她及其他「受害者」之前面對其他媒體時描述的「遭遇」大相逕庭,包括協助她到美國、與疆獨勢力有關聯的組織。「受害者」自己也無法解釋為什麼中共會讓她有序離境,以致讓她在申請難民身份時有機會將「悲劇」公諸於世。然而,當中國政府提出與「受害者」指控相反的證據,BBC卻視若無睹。BBC究竟是對事實進行調查之後裁斷,還是根據政治立場選擇誰「可信」,或許才是大家應該關注的。

新疆阿勒泰市薩爾胡松鄉庫爾特村村民學習製作手工藝品。(新華社)

新聞媒體何時變成裁決者?

過去較長一段時間,新聞媒體為自己培育出一種輿論環境,可以在遠低於司法標準之下對政治指控作出裁決,它甚至逐步獲得法律的「認可」,因為就算是誹謗性言論,法庭通常都對媒體的「權威報道」提供寬裕的解釋空間,以免承擔損害新聞自由的罪責。右翼媒體如霍士新聞可以公開指稱美國總統大選存在舞弊,左翼媒體如《紐約時報》和CNN則可以根據自己記者的報道裁定特朗普煽動暴民闖進國會山莊實施恐怖活動,而特朗普因此必須被彈劾。後者甚至是以參議院審訊的形式進行,這種審訊究竟是政治的還是司法的審訊?看來司法獨立性以及議會必須向人民負責的制度設計不再重要,美國民主政治自欺欺人的程度簡直是匪夷所思。

BBC的新疆報道同樣是政治裁決,它依靠自己的「權威」,借用毫無根據的事實作出自認為客觀的輿論指控,其真實性與霍士新聞指責美國總統選舉存在舞弊的情況不相伯仲。對於參議院內特朗普的支持者而言,CNN和其他左翼媒體對特朗普的指控同樣是毫無根據,不足以讓他們支持判決特朗普有罪。既然裁決是政治性的,就沒有什麼司法元素或常理可言。西方政界早就拒絕根據司法標準審視政治爭議,新聞媒體樂於在政治中扮演角色,不屑於作為旁觀者,報道的不再是新聞,而是政治宣言或裁決,只要符合某個群體的政治想像就足夠了。

任何新聞從業者都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他們不具備司法審查能力,新聞調查更與司法鑒證無關,但卻可以對重大社會事件進行政治裁決,在大多數情況下,事件的關係人甚至無法通過任何程序進行辯護,就算是主權國家。試想,如果中國政府在英國法院起訴BBC,結果將會如何?BBC是否願意將自己的指控置於司法審查之下?估計它會用新聞自由進行辯護,而不是使用證據。中國政府如果根據誹謗法在中國境內起訴BBC記者,則只會被西方輿論視作又一次侵犯新聞自由的舉動。更重要的事實是新聞和輿論早就在西方成為法外之地,這種輿論特權不見得對民主所繫的新聞自由有什麼好處。

2021年1月6日,成千上萬示威者聚集在美國國會山莊外,附和特朗普的指控,抗議「選舉舞弊」。(美聯社)

偏見不會令記者更受尊重

在西方的政治理論中,新聞輿論是三權之外的第四權,但沒有人指出哪一種輿論可以享受如此待遇,是CNN和《紐約時報》的左翼自由派觀點,還是霍士新聞的右翼民粹主義?新聞機構就好像政黨,早已不存在客觀性。然而,不少新聞從業者卻為虛妄的第四權樂此不疲,以為它確實存在,甚至相信自己擁有它。他們將印象化為事實,將政治立場扭曲為普世價值,在自以為公正的堅持中高舉正義旗幟,直接對特定事物行使輿論專制,就好像Facebook或Twitter對特朗普行使噤聲的舉動。問題是,為什麼BBC認為自己可以扭曲事實,更不知羞恥地宣稱自己是「世界上最被信任的國際新聞廣播台」,而且從來「無所畏懼、無所偏好地報道全球新聞,公正且不偏不倚」,間接裁定自己行使的輿論專制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當然, BBC是否「最被信任」無法求證,它是在自說自話,讓屬於相同政治立場的同行毫無保留地支持,就好像白人至上主義者與特朗普的同氣連根。

新聞輿論已經成為政治話語權的重要保證。資訊氾濫讓話語權威變得重要,主流新聞媒體雖然受到資訊碎片化衝擊,但它們通過大數據支撐的社交傳播,認受性還是會得到保證。對中國崛起感到焦慮是西方的主流心態,自由主義從來沒有遇到過如此嚴重挑戰,本能地激發起自我保護意識,就像特朗普和蓬佩奧對中國的誣蔑。BBC的報道本質上亦是如出一轍。在缺乏真實理據的支援下,誣蔑和假資訊自然可以成為選項。它們的共通點是打着「可靠情報」或者「受害者」旗號,讓大家不必懷疑其動機,就算錯了也只是受到外部的蠱惑,就像美國當年指控薩達姆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的情報,或者以反恐為名在關塔那摩肆意囚禁俘虜一樣,在政治同溫層中的人對此都不會過於介懷。

中共拒絕BBC訊號在中國繼續落地的申請並不是最佳的應對手段,但既然對方並沒有嚴謹求證事實,這不失為一種合理表態。試問,當BBC將自己視作像英國或美國政府一樣的政治力量,別人為什麼需要禮貌應對它的雙重標準?在國會山莊衝突中,特朗普支持者對BBC記者叫囂着要他滾回英國,政治和新聞的邊界早就已經消失,只是大家視而不見。這究竟是社會的錯,還是新聞從業者過於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將第四權黃袍加身之後就有了輿論專制的合法授權?真正擁有權力的人不再接受虛構的遊戲規則,新聞從業者像在裸泳一樣,潮退了就原形畢露。希望大家意識到,膚淺和魯莽言論會讓新聞的價值下降,偏見不會提高對記者的尊重,如果到最後,專業新聞與網絡傳聞不再有分別,這會是多麼可惜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