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年內由負轉正反映的兩個勢頭
國家統計局周一(18日)公布,初步核算中國內地2020年第四季GDP錄得同比6.5%增長,全年GDP則錄得2.3%增長,遠高於外界預期。IMF去年10月才將中國2020的GDP增長預期由0.9%大幅調高至1.9%。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全世界經濟遭到巨大打擊,而中國不單成為全球重要經濟體中GDP唯一錄得正增長的國家,而且結果更遠高於外界預期,整體展現出兩個很好的現象。
2020年四季的GDP同比分別為-6.8%、3.2%、4.9%、6.5%,顯示出GDP有序恢復。除了疫情大規模爆發的第一季之外,其餘季度都錄得同比正增長,顯示除第一季外GDP長時期都比去年同時期高。GDP處於全面恢復的形勢,很大程度是有賴於防疫政策在第一季做得徹底有效,除卻局部地區出現小規模爆發外,當初一些專家所擔心的二次爆發並沒有出現。
反觀歐、美多國,以及香港都則受到後續疫情爆發所影響,令GDP無法於年內有效反彈。例如香港的GDP頭兩季度並錄得了9%以上的跌幅,至第三季得以反彈,同比只跌3.5%,到第四季疫情再起,經濟活動勢必受阻。市場估計第四季度環比將出現1%倒退。而歐、美各國的GDP預測各有不同,但顯然第四季都受到第二波疫情所影響。例如美國雖然未公布第四季GDP,但初請失業救濟人數在第三季度有序下降後,本來初請預期失業人數將長期低於80萬人,但至12月初又再次反覆突破80萬人,最新一周(1月14日公布)更錄得96.5萬人,遠高預期,這反映經濟復甦被第二波疫情干擾。
比2019年更強勁的增長勢頭
更令人意外的是,當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討論什麼時候能復甦至2019年水平的時候,例如美國預估可能要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才能收復2019年水平,英國及歐洲更可能要2023年才能實現,中國經濟已於2020年內實現了復甦至回復增長。
這個增長的勢頭甚至已經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受到中美角力等外圍因素影響,中國在2019年整年的GDP增長才6.1%,第四季的增長更只有6%,創下新低。但2020年第四季的增長幅度已超越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反映中國不但沒有受到拖累,反而得益於及早控制疫情能搶先有效迎來全球經濟復甦帶來的刺激及機遇。加上,市場普遍預計中國於2021年仍能受惠於已控制疫情的成果,最大化全球經濟復甦所帶來的經濟成果,2021年GDP可能超過8%,這表示中國GDP增長可能一下子脫離下行趨勢。
2021年的挑戰
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中國GDP與美國的差距收窄只是數字上已提速了近四至五年,而計及所衍生的經濟影響,可能更大。當然,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亦面對一些重大挑戰,絕不能掉以輕心。以外部因素而言,中美,以至於中西之間的角力將仍是中國當下面對最大的挑戰。美國拜登政府看似會比特朗普更為理性,但中美的角力有其結構性成因,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必須繼續深化多邊體系,避免陷入冷戰格局。
其次,中國經濟復甦得益於疫情,但也必須能在後疫情時代將增長動力延續下去。中國在2020年實現了消滅絕對貧窮的目標,但整體而言收入不平均等問題仍然嚴重,人均收入也尚未突破中產收入陷阱,必須加強創意及可持續經濟發展,才能保持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