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抗疫是對各地政府治理能力的大考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疫情肆虐全球已有一年,感染個案迄今超過9,500萬宗,逾200萬人死亡。總體而言,疫情並無放緩跡象,歐美仍是重災區,我們身處的香港亦未能擺脫第四波疫情帶來的困擾。疫情管理確實有許多不確定性,病毒變種、民眾不配合等因素都會干擾抗疫成效,但不少國家或地區的經驗證明,只要政府充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採取適當對策,遏制疫情絕對是可以做到的。

疫情管理是對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驗,視乎政府是否從科學原則出發,妥善規劃,再以無比的管治魄力落實抗疫策略,為公共衛生亦即公眾利益服務。股神巴菲特曾有一句名言:「潮退後便知誰沒穿泳褲」,意思是股市上揚時人人都可以賺大錢,但股市退潮才是考驗投資者是否具備真材實料的時候。某程度上,這句名言同樣適用於衡量政府的抗疫表現。

一年以來,人們大體上可以看到兩種情況:其一,某些政府一直處於無序狀態;其二,某些政府從疫情初期手足無措,逐漸過渡至有序應對,最終有效控制疫情。

第一種情況在歐美特別是美國非常明顯。特朗普政府抗疫意識薄弱,除了蔑視專家意見、鼓吹「消毒劑抗疫」,還與民主黨執政的州份不協調,全國在抗疫上看不到「隊形」。而在香港,問題不在於政府抗疫意識薄弱,而在於措施漏洞很多,例如第三、第四波就是源於海員和酒店檢疫措施的缺陷;而一些本來可以盡早實行的措施也慢半拍,例如新加坡在去年3月已有檢疫酒店,但香港要到12月才效法。

+10

第二種情況相對少見,但正正因為少見,所以更加難得。內地在去年年初因為有地方官員隱瞞疫情,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但隨着武漢在1月23日實施封城、各省市亦實施嚴格小區管理,疫情逐漸受控。雖然最近河北重現疫情,但一般相信內地在吸取武漢的經驗後不會再重蹈覆轍。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管理出色絕非中國這些「威權」國家的專利,台灣、芬蘭等公認的民主政體亦為抗疫「優異生」——這些地方通過大數據和應用程式等高科技,以及通過關閉邊境、關閉公共設施等手段,成功限制病毒傳播。

抗疫離不開政府主動籌謀

上述兩種分類當然比較簡略,無法覆蓋所有國家的情況,但人們從上述國家或地區的表現中,不難看出「有為政府」和遏制疫情之間的因果關係。中國主要是通過黨政機關的強力介入,以鐵網焊死小區出入口等明顯限制人民自由的非常手段遏制疫情,雖然歐美也有封城之類的措施,但政府在落實時不見得很徹底,特朗普去年4月甚至曾經煽動部份民眾無視居家令,導致措施成效大打折扣。

一場疫情讓人看清哪些政府有穿泳褲,哪些沒有。歸根結柢,政府是否充份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是否願意早作籌謀,以及是否把措施落實到位,是抗疫成敗的關鍵。事實上,這並不是苛求,因為許多國家或地區都證明了遏制疫情並非不可能的任務。200萬人死亡並不是一個統計數字,而是200萬個悲劇,若要減少悲劇上演,徹底糾正目前的情况,關鍵還要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