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特首找數】改善民生淪空談 林鄭須還香港人生活尊嚴
特首林鄭月娥的參選政綱中,「關愛共融,改善民生」獨佔一章,矢言扶貧助弱,在安老、勞工、退休保障等多方面讓香港人活得更有尊嚴。然而三年多過去,香港依然只是富者天堂,窮人地獄。由勞工權益到退休保障,民生政策淪為一紙空談。
在預計於11月25日發表的《施政報告》,林鄭月娥應還香港市民生活尊嚴。
香港看似繁華璀璨,但對於逾300萬普通打工仔而言,他們看到的只是高昂的生活成本。樓價連續十年被評為世界最難負擔,相當於一個普通家庭不吃不喝十數年的積蓄。地鐵票價佔據三成打工仔半成淨收入。當市民衣食住行也捉襟見肘,參選時高喊「改善民生」的林鄭月娥,其政府仍以公帑資助盈利百億的地鐵,暫停推出一手樓空置稅。「香港人是生存而非生活」是真實無比的慨嘆。
生活成本高企 勞工營役度日
過去半年,疫情衝擊經濟,勞工權益的不足尤其突出。數以十萬計市民被安排放無薪假甚至解僱,最低工資被資方反對上調,800億元的保就業計劃未能花得精準。林鄭月娥在參選時曾承諾將根據標準工時委員會報告,找出適合香港社會和經濟情況的工時政策方向。如今她的第四份施政報告公布在即,標準工時仍不見蹤影。
她在今年1月也提出,增加勞工假期至與公眾假期一樣的日數。然而近日傳媒報道指,政府原來打算花足足十年時間,才把法定勞工假由12天增至17天。這種白領與藍領的「階級之分」,沒人能合理解釋其存在的原因。另一種「階級之分」存在於外判工友。政府雖在2019年修改外判招標評分比例,部分紓緩了外判工作「唯利是圖」的弊端,但外判工作同工不同酬甚至可能被扣遣散費。為什麼外判工應得的保障就是較少?沒有人能解釋。
同樣不合理的是,市民勤懇完成半輩子工作生涯後,退休時卻只能從強積金中獲得一筆並不豐厚的退休金。強積金本身就要承受投資市場的風險,保障並非穩妥,而且這筆錢可能會被僱主抽取部分抵扣遣散費。林鄭月娥在競選政綱早承諾了會取消對沖安排,但相關法例工作至今仍在起草中,打工仔仍然未看到曙光。林鄭在參選政綱中同樣表示「積極跟進各項優化強積金的措施」,以「為退休人士提供更好的保障」,但至今只是推出了預設投資的懶人包組合,顯然不能解決強積金的根本漏洞。
弱無所靠 老無所依
以上所說,還只是那些沒甚麼大意外的生活。如果家中有殘障人士,日子就更加艱難。曾任社會福利署署長的林鄭月娥雖然在參選政綱多次提及「扶弱」,但嚴重弱智人士宿舍的輪候時間愈來愈長,三年間已由126個月上升到178個月,即是接近15年的時間。家中若有長者需要人照顧,更面臨兩個難題:選擇虐老案頻現的私人養老院,或者輪候津助及合約院舍,而後者平均輪候時間達3.5年,去年輪候期間去世的長者更逾7,000人,數字在創新高。
對於錦衣玉食的政府官員,或許以為宿位輪候時間、安老院舍面積標準等只是政策文件上的數字。但背後其實充滿了煎熬和血淚,是一宗又一宗的家庭慘劇。才兩個月前,一名21歲智障青年從特殊學校畢業回家後遭母親親手勒死。前年3月,一名52歲外婆勒斃患有過度活躍症的6歲男孫。這些事情往往引起一輪社會關注,但政府從未解決根本的結構性問題。
讓市民的生活有基本的尊嚴,是為官者最基本的責任。更何況香港並非沒有資源,只是政府沒有合理分配,以致庫房水浸、富者奢華,但廣大基層潦倒不堪。林鄭月娥將發表其特首生涯的第四份《施政報告》,我們必須問標準工時、失業救濟及退休保障在哪裏?殘疾及安老院舍何時才能追得上需求?營役到最後一絲力氣的香港人需要的不只是生存更是生活,老弱群體亟需的充份支援,不要再憂慮及惶恐度日。一個城市的文明不是看GDP,也不是看天際線,而是看每一名市民能否有尊嚴地生活和享受。民憂不解,是為特首者之最大失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