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力量」真的能夠為香港建設甚麼嗎?
由建制派發起的「建設力量」發表「香港要變革,攜手創明天」聯合聲明,支持政府施政及經濟變革,有份聯署的包括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民建聯、工聯會、新民黨、自由黨、經民聯等42個團體。他們表示要施政變革、經濟變革、社會變革云云。但實質應該如何變革,也不能只局限於口號和應,有份聯署的建制派成員,在支持特區政府同時也應自行作出承諾,要在來年推動經濟及民生政策上的改革,還香港市民完善的退休生活、改善香港住屋條件。
全民退保不能空談
「建設力量」聯署要求「完善退休制度」,但具體何謂完善相信有份聯署的多個黨派都存有分歧。工聯會表示支持全民退保同時,經民聯、自由黨反對全民退保,新民黨、民建聯卻主張分級審查。香港經歷社會事件、疫症來襲,難得政見相左的多個黨派聲稱一起謀求社會變革,希望結果不會令市民失望。
過去曾反對「全民退保」方案的黨派應支持方案,在立法會上推動方案成事。2015年底政府就全民退休保障進行諮詢期間,據兩輪研究指出,毋須入息及資產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得到約三分之二市民支持。大部分市民表示願意參與全民退保並為此供款,但市民亦有強烈意願要求政府及大財團在財政上作出更大承擔。建制派為主的「再出發大聯盟」匯集社會近4,200間企業,而「建設力量」又集合建制陣營的跨光譜支持,應為首聯合政商各界,正式承諾在立法會內推動全民退保。
覓地建屋須有作為
港人不只退休未有保障,困擾多年的住屋問題至今仍未得到解決。「建設力量」聲明支持政府變革,增加土地供應。但2018年的「土地大辯論」中,對於收回粉嶺高球場作建屋之用的建議,自由黨黨魁鍾國斌、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以及葉劉淑儀等,皆以歷史價值、自然生態和「國際形象」等因由推搪收回建議。
有份簽署「建設力量」聲明的政黨應首先自我革新,推動政府切實增加土地供應。面積相當一個荃灣的粉嶺高爾夫球場,日常只有2,500名會員可以入場,但特區政府以及部分建制派議員重視這2,500人的福祉,卻對接近三十萬的公屋申請輪候者視而不見。政府面對一個高爾夫球場仍放軟手腳,聲明要增加土地供應的議員應向公開承諾,首先推動政府收回粉嶺高球場,並以高球場作為政府擺出決心收地建屋的起點,督促政府收回棕地發展房屋,回應社會所需。
「建設力量」既然得到建制派政黨的跨黨派支持,特區政府亦表示歡迎建設力量的聯合聲明,特首林鄭月娥理應明白「香港要變革」的前提是「建制要改革」。改革的具體內容也不能停留於短期的應急措施,而須着眼於更遠的變革。修補社會的深層次結構矛盾,需要特區政府付出魄力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