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應認清DQ所劃定的紅線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7月31日宣布押後立法會選舉的前一天,多達12名民主派參選人被選舉主任發信DQ(取消參選資格),當中包括楊岳橋、郭榮鏗、郭家麒和梁繼昌四名現任議員。林鄭月娥解釋這是因為事先沒有通知選管會,所以他們對押後選舉並不知情。不過,有政界中人認為,政府推遲選舉的同時仍發信DQ,是為了清楚劃定進入議會的政治紅線。無論實情如何,政府在這次DQ中清楚列出了五點政治底線,民主派必須考慮清楚,他們將來到底是該如何選擇政治路線。

選舉主任DQ12名民主派參選人後,政府發聲明表示支持,並列出了五大要點:1)即支持港獨、自決;2)尋求外國干預本港事務;3)原則上反對人大訂立《港區國安法》在港實施;4)表明在當選後,為達某些政治目的以無差別方式否決議案;5)以及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行使主權。

五條政治紅線

DQ參選人的資格並非今屆首創,但以往政府沒有從嚴處理,以至社會未必清楚掌握DQ準則。例如今次被DQ的參選人中,便包括了現位立法會及區議會議員。然而,當局現在雷厲風行,尤其隨着《港區國安法》的頒布及實施,參選的政治紅線已經愈來愈清楚。這自然對民主派是一個難題,他們必須慎重考慮以後是否仍然打算踩紅線,冒失去參選資格的風險。尤其是這次多達四人被DQ的公民黨,更要認真考慮未來的政治道路。如果民主派堅持繼續附和那些極端抗爭和攬炒路線,繼續奉行邊緣政策,挑戰中央對於「一國兩制」的框架,那可以預期之後或與議會從政的機會絕緣。

我們一直說,香港很多經濟及社會結構問題急待解決。甚至政制改革及落實普選,都不是政治紅線,是議會內可以推動的議題。在2010年,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就成功為香港人取多了五席直選及五席「超區」。從政者如果不進入制度之中,試問他們還可以怎樣推動改革?街頭抗爭和暴力活動已證明根本做不到那些抗爭攬炒者所宣稱的改變,也不能改善香港市民的福祉,只是追逐水中月。

走進議會或制度之外?

再者,要論激進市場,傳統泛民與抗爭派根本無法爭一席長短,他們無論怎樣「抗爭」也不會取得那小部份激進勢力的認同,自己反例淪為附和派,連本來的支持者也失去。應該留有用之身進入議會,發揮自己的力量,抑或為了一時的民粹市場自絕於制度之外,聰明的他們應該懂得選擇。

這次的DQ未必代表一年後不能再參選。政治紅線既已劃清,選舉亦將延期一年,民主派應該好好利用這段時間思考未來的路線。如果他們仍然希望發揮所長,進入議會為市民爭取改革,那他們便要下定決心與激進抗爭和攬炒路線割席,回到「一國兩制」的框架之內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