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患難見真情 復甦基金可成融合新一頁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經過連續四日的馬拉松式談判,歐盟各成員國的領袖終在周二(21日)就「復甦基金」達成共識。雖然計劃不但在疫情期間可起救亡之用,長遠亦可視為整合財政聯盟的首步,但由於執行細則仍然有待商榷,未來歐盟亦或會錯失經濟轉型和強化依法而治的契機。

圖為7月18日歐盟多個國家的領袖出席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峰會。(AP)

當地時間周二早上5時31分,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在Twitter發文稱「成交!」(Deal!),這不但代表着近20來最長的歐盟峰會終告完成,同時也意味着歐盟將會首次建立債務聯盟。

德法兩國5月時為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打擊,聯手倡議成立總額達7,500億歐元的復甦基金,當中包括5,000億歐元資助,以及2,500億歐元貸款。可是,由於倡議還須經歐洲理事會27國領導人一致首肯才能成事,談判難度不低,如豐裕的「節儉四國」——瑞典、丹麥、荷蘭和奧地利早已表明不願向受疫情重創的「窮親戚」,如西班牙和意大利大開水喉,共享歐盟區的榮耀,使至會議共花了四個晝夜來談判,期間更出現法國總統馬克龍欲打道回府、奧地利總理庫爾茲中途離場等小插曲。

幸好一眾「政治行為藝術家」還懂得開天殺價、落地還錢的道理。在各國同意的折衷方案中,最初德法提出的資助金額,將由5,000億削至3,900億歐元,而歐盟委員會將在未來發行3至30年期的債券作融資,並計劃從在2027年至2058年分期付清。雖說各成員國從2021年到2023年會按其分額,陸續收到歐盟的無償贈款,但接收國還須向歐盟制定國家復甦的計劃,並做出相應的「保證」。雖然現時無法得知「保證」的細則,但從歐盟理事會的聲明亦可略窺一二:「根據良好管治的原則,成員國須制定2021至2023年的國家復甦和適應計劃⋯⋯並為環保和數碼轉型作出貢獻⋯⋯具體地說,計劃需要用來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並強化歐盟國家的『經濟和社會適應力』。

單從經濟而言,這3900億歐元無疑能起刺激之用。據歐盟委員會預計,歐盟本年的經濟體平均將萎縮約8%,其中意大利的數字更高達11%。但由於後者將會從歐盟的復甦基金中,合共獲得約209億歐元贈款和低息貸款,且為受助國之首,這已相當於2018年GDP的1.16%。儘管這比率相較其他國家的財政刺激方案未算突出,但對陷於水深火熱的國家卻是雨後春筍。

歐盟仍存內部張力

不過,大開水喉救亡經濟自有其風險和代價。首先,按歐盟委員會原先的計劃,償還復甦基金的還款安排,將會從碳排放交易稅、數碼率,以及非回收塑膠稅撥出,但各國在會議上僅一致同意向非回收塑膠徵收新稅,並僅同意在未來續探討開徵另外兩類新稅的可能性。這不但使歐盟須擱置打造「綠色經濟」的念頭,同時亦打亂了償還債務的融資方案;其次,縱然好些民粹領袖近年不斷挑戰歐盟的權威和團結,但德國總理默克爾卻在談判中,再沒有堅持以贈款和低息貸款作等價交換,迫使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之輩,承諾尊重歐盟的價值觀和法規,平息內部分裂勢力。

疫情爆發之初,雖然歐盟成員國獨善其身的情況,難言團結,但是次27國領袖能在短短四天裡拋下分歧,共同應對百年一遇的危機,也總算壓下了歐洲懷疑論者的不滿,且扭轉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印象。雖然歐盟內部未來定會就改革規條、監察權和還款細則等,再次鬧得熱烘,但歐盟能藉疫情創立債務聯盟,不只是當下的迫切所須,也是歐盟再整合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