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設施不足可「致命」 居家抗疫救香港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繼周日(19日)錄得過百宗新冠肺炎確診後,周一(20日)再錄得73宗新增個案,醫療系統正受嚴竣考驗。救護設施緊張,不但增加病毒死亡率,而且增加員工和病人感染機會,加速系統崩潰。政府的加強抗疫措施走遲一步,市民亦出現抗疫疲勞。為今之計,全社會也更嚴厲限制活動。

醫管局於短期內會將亞博館內的其他展館改裝成港版方艙醫院,接收病情較輕的新冠肺炎患者。(資料圖片)

隔離措施不敷 危及病人醫護

截至19日中午,公立醫院已啟用650間負壓病房,共1,207張負壓病床,兩者使用率分別為71%和62%。確診個案連日破頂,使用量可能在幾天內告滿。有報章引述消息,指慈雲山有患者要等待五小時後,才能由急症痓的負壓病房至病房的負壓病床,而該病床正是同日離世的94歲確診者。按現時趨勢,即使醫管局會重啟500張二線隔離病床,加上政府啟用早前籌建的鯉魚門和竹篙灣檢疫單位,安置病情轉輕的患者以騰出醫院資源,這些設施很快又告滿。

病床、呼吸機短缺,容易令病人失救而死。新加坡的確診者超過4.2萬名,但死者數目不足一百,比例遠較英美等國低。當地有傳染病顧問指出,正因為醫護密初監察病人狀況,病人毋須通通湧進深切治療部,病情轉差者,則可迅速轉送深切治療。此外,適時幫助病人俯臥,增加病人換氣能力,可減少使用呼吸機。

此外,新冠病毒傳染力強,住院人數增加,病毒容易在院內傳播,既傳染病人亦傳染醫護人員。英國《衛報》引述消息,當地國民保健系統內受感染的個案有5%至7%,而且難以追蹤源頭。病人身體虛弱,染疫更難康復。醫護染疫,治療人手更加緊絀,更打擊士氣。治病之所成為染病之所,令人憂心。

追查失守原因 更須阻止崩堤

香港第三波疫情大爆發,或許因為社會抗疫疲勞,或許因為政府豁免檢疫措施太鬆,以致有患者進入社區,也可能因為檢測不足,未能及早測出患者和切斷傳播鏈。醫學界必須尋找原因,堵塞漏洞,阻止疫情惡化。同時間,社會必須往最壞打算。醫護專家近日警告公眾,香港要有心理準備實施更嚴厲的活動限制,包括禁足令,非必要員工限制外出,真正斷絕傳播鏈,對香港經濟和民生造成沉重打擊。

+9

港人不願看到鬧市只剩下外賣員工穿梭街道,既然如此,就要把握最後機會力挽狂瀾。還記得在疫情爆發之初,醫護界別寫標語拍照,感動萬千:「為你,我堅守崗位;為我,請你堅守在家」,無比感動。因為疫症放緩,標語和感人場面漸漸被遺忘。此刻大家須重拾口號,坐言起行,減少聚會,減少外出用膳。日前衞生防護中心推測有人因為附近有患者吸煙而被傳染,似乎再次證明時常戴口罩何等重要。不少外地傳媒引述醫護統計,疫症鼓勵煙民戒煙,既然當下吸煙這麼不便,又不鼓勵聚會,而吸煙又會削弱抵抗力,本地煙民不妨藉機戒煙。

要斷絕傳播途徑,除了針對飛沫,亦要針對經手接觸眼口和鼻,那就要減少接觸物件,例如減少現金交易,自攜餐具,時常帶備消毒搓手液,均為有效方法。古語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別看輕個人小事,若每人也顧及衞生,病毒要傳播就倍添難度,抗疫之路再見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