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 「應檢盡檢」為何做不到?
周日(19日)香港確診過百後,周一再錄得73宗新個案,疫情防控急轉直下。新冠肺炎醫療救治上海專家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發文,評論香港疫情大爆發之因,是香港一直採取「應症就診」,沒有像北京早前爆發新一波疫情時一樣,迅速開展了精準的「應檢盡檢」,擴大檢測開始大排查和普篩。
「應症就診」和「應檢盡檢」各有利弊。前者前期投入少,但一旦爆發則會造成更大的「社會經濟成本」損失。後者投入多,卻是及早排查源頭,堵截傳播的不二法門。因此當疫情受控、影響範圍小的時候,社會或能就兩種模式的利弊進行討論,根據經濟、民生需求擇優而選。香港社會也確實曾在經濟、民生與防疫需求的平衡上取得過小成就。只是當疫情升溫,迫切需要快速控制增長時,嚴厲的社會措施和投入較大的「應檢盡檢」模式便成為必須。
然而一直施行較為寬鬆的防疫措施和以「應症就診」為主的香港政府在實踐「應檢盡檢」上困難重重,漏洞百出。比如,在高危行業排查檢疫方面,便因政府安排考慮不周,而有高危行業從業者不願參與政府提供的免費一次性檢測。以的士司機為例。第三波疫情早期個案部分來自的士群組,政府特將的士司機納入首批免費檢測的四個高危行業之一,原估計約涉7萬的士司機。然而運輸署在登記首日只收到2628個致電預約,反響並不積極。
檢測執行不容易
有的士司機於社交群組「的士司機資訊網 Taxi」發文,擔心「成班人一見免費一窩蜂去做」,反令檢測過程更高危。對此,為了增加自願檢測的吸引力,政府需改善地點時間分流措施。比如與業界溝通,是否增開其他檢疫地點,或延長、分流檢測時段,又或是採取居民樓派發檢測瓶的辦法。
同時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杜燊棠亦反映,有司機擔心確診後需要停工,害怕面對檢測結果而迴避。對此,政府不應忽略前線工作者檢測確診後,建立周全的經濟支援、保障措施,以減少他們因經濟顧慮放棄檢測的顧慮。在疫情更趨嚴重時,政府更應與專家、工會協商,是否需要升級措施,將自願檢疫變為強制檢疫,採取持證上班的方式以保萬全等。
政府在前線、高危行業的排查工作值得改善,而市民自願檢測所面對的困境亦須政府重視。疫情之下,無論是因為家庭、工作關係需要出境的居民,又或是想要自測以求安心的居民,核酸檢測都已成為一種剛需,亦有助於社會排查潛在風險。然而即便政府在6月認可八間私家醫院及私營化驗所進行病毒檢測,公眾的核酸檢測之路依然困難重重。除了早已為人詬病的費用昂貴,多間醫院檢測資訊更新不透明、及時和供不應求以致大排長龍亦造成了不少困擾。比如有荃灣港安醫院的檢測預約,早在周六(18日)就排到了本月31日。有記者走訪多間醫院發現不少醫院門外都豎立告示牌,指當日檢測名額已滿,然而網上查看配額詳情的網頁卻又問題頻出,更新不及時,令市民四處「撲位」增加風險。
對此,政府可對提供檢測的醫院和化驗所的資訊更新做出統一要求及標準。而衛生署亦可與相關機構和市民代表協商,探討是否有空間做出彈性處理,就有特殊需求的人士建立檢測優先次序。而最根本的是,政府應與更多民間機構相配合,擴大檢測樣本。比如香港海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就曾與3月初去信政府,表達無償捐贈公司病毒檢測技術的意願。該公司的檢測技術比政府正使用的技術更靈敏,可一次檢測400個樣本,檢測僅需時4至5小時。此外,科技大學、理工大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等研究團隊均有快速檢測技術,政府應與他們積極聯繫,展開合作,擴大檢測數目。想要做到「應檢盡檢」,政府便不能只是開放幾間認可的病毒檢測機構,而是要更積極地擔負起統籌、協調、調高效率和拓展新渠道的工作。
香港確診過百,無源頭個案頻現,以致通過大規模檢測排查風險成為了當下必要之舉。然而香港政府的「應檢盡檢」力度和配套措施皆不足,導致如今仍然檢測不夠,一鍋粥的亂局。政府必須拿出魄力和決心開啟嚴格的大規模排查,或才能防止香港疫情惡化至下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