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主申請「保就業」 員工真的有信心?
政府早前推出「保就業」計劃,向企業提供一半工資補貼,最高補貼額為每名僱員每月9,000元,為期半年。縱然不少市民尚可保住工作,但部份仍受無薪假、開工不足等問題困擾。「保就業」最後是幫助僱員,抑或只能幫助僱主,社會始終存有擔憂。
僱主申資助 僱員應知情
6月期間,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訪問122名市民,發現近九成市民收入減少,近半市民對僱主有否參加「保就業計劃」仍不知情。政府公布「保就業」計劃時,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總監馮程淑儀表示,若僱主在補貼期聘請的受薪人數少於3月份受僱人數,便須向政府繳交罰款。若僱員能清楚了解僱主已參加計劃,相信上班族也能在監察上出一分力,防止顧主違反計劃「私吞」應用作支薪的政府資助。
有建築工人向傳媒表示,他自疫情以來放假多月,所在公司解僱多名高薪員工後,卻聘請多名人工較低的員工補數。雖然做法疑似是顧主為滿足「保就業」計劃的人數要求而巧妙地緊縮開支。但連事主亦不知道公司有否參與「保就業」,對基層而言根本監察無門。
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回覆傳媒時指出,處方預計下周便會上載首批已領取工資補貼的僱主名單、受惠僱員總數及補貼額。然而知識水平或電腦技術稍遜的基層員工一來最受經濟打擊,但他們又往往難以翻找政府資料,而政府在調查僱主期間,員工更要擔心被僱主秋後算帳。處方可考慮要求「保就業」計劃申請商戶向員工公布資訊,主動向員工披露公司已參與計劃,一來讓員工免於被裁員的陰霾,其次也讓員工了解自己的應有權益。
「保就業」不是向老闆派錢
雖然「保就業」是透過向僱主提供有時限的財政支援,協助他們支付員工的薪金,以保留可能會被遣散的僱員,惟「保就業」的資助金額仍應全數用於員工開支。但現實是,調查發現近八成員工認為政策有漏洞,九成員工表示不如向員工直接派錢,上班族對「保就業」計劃的信心明顯不足。
雖然資助將落到僱主袋中,但仍有不少員工被放無薪假,公司甚至可能以「換人」方式,聘請較低工資的新員工代替舊員工,由此照取政府資助,也減少開支。根據政府早前公布,若僱主在補貼期聘請的受薪人數少於3月份受僱人數,便需向政府繳交罰款,而罰款則依公司規模不同而變化,並以補貼額乘以僱員減幅百分率再乘以罰款百分率計算。但依其罰則,公司最終仍只會從資助中按照比例罰款,政府應考慮以更嚴厲罰則,如全數取消資助等方法阻止企業用各種手段減少人工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