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協拒建開放式蝸居 資助房屋標準須「重建」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港房屋問題嚴峻,樓價不但脫離市民負擔能力,樓盤面積更愈建愈小,政府有份參與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亦不例外。正籌備五個全新資助房屋項目的房協近日表示,新項目將不會提供只有約200呎、沒有間隔的開放式單位,銳意將資助房屋「再人性化」,做法絕對值得鼓勵。然而,機構能力始終有限,若要徹底「重建」資助房屋的適居標準,政府必須提供更多援助。

資助房屋「再人性化」

房協現正籌備位於啟德、觀塘安達臣道等多個全新資助出售房屋項目,房協行政總裁兼執行總幹事黃傑龍表示新項目逾半為兩房單位,而且不會提供只有約200呎、沒有間隔的開放式單位。他期望新項目的開則「四四正正」、具能讓住戶感到舒服的環境,形容資助房屋「屬於居住的樓宇,不是拿來炒賣的樓宇」,更表示開放式住戶不適合業主組織家庭。如此一來,房協似乎希望新項目單位更為適居,做法值得肯定。

資助房屋作為政府有份參與的房屋項目,「宜居」本來就是應有質素。只是隨房屋市場扭曲,社會對適居的標準也跟着變樣,市民漸漸適應、接受各種奇形怪狀的住宅單位,比如發展商將貨就價,建造不少細面積單位、甚至納米盤以增加利潤。而在興建單位數目大增、面積卻減少下,不少單位的開則變得相當奇怪,不少發展商索性藉開放式設計、「黑廚」、「黑廁」(即廁房、洗手間不設窗戶)等手段「改善」單位的空間布局,維持單位最低度的宜居程度。諷刺的是,近年來資助出售房屋亦見採用相關設計。如今房協正面批評有關設計,可謂向有關參建開放式蝸居的房委會「上了一課」。

近年資助出售房屋項目均見200多呎開放戶的縱影。(資料圖片)

「黑廁」未除 住宅難談宜居

不過,黃傑龍卻無排除房協中項目繼續出現「黑廁」的情況。根據房協早前調查,他指出有逾半數受訪者不介意資助房屋單位具黑廁及開放式廚房設計。他坦言,「黑廁」設計可讓項目開則「縮窄一點」,令單位較大,否則須將開則拉長,才能讓光線照射入洗手間,導致房間面積較小。

「黑廁」設計多年備受批評,廁所的抽風因由窗戶通風改做機械抽風,不但因而容易產生異味,更容易成為病毒傳染的溫床,近月新冠肺炎肆虐已再次惹來坊間對「黑廁」的憂慮,顯然此設計並非合乎適居標準。事實上,《建築物(規劃)規例》第36條規定住宅浴室及廁所須提供窗戶,故此規定早於90年代被發展商「打破」,當年屋宇署以通風技術進步為由放寬上述要求,只要廁所設計達一定標準,如安裝符合每小時換氣五次要求的「機械通風設施」,即可豁免洗手間有窗的要求,港島豪宅貝沙灣就成為首個「黑廁」設計的私人樓盤,此後漸獲其他發展商彷效,而近年細單位盛行,有發展商為增加每層伙數,大部分單位因而只有一邊有窗,故因而「犧牲」廚廁窗戶,「黑廚」、「黑廁」變得更為流行,可見這些扭曲的設計本來就是發展商商機數盡的結果。

當然,這並非意味房協全因謀利緣故繼續採用「黑廁」設計,畢竟房協如希望於局限條件下提供更多、且面積具一定標準的單位,採取「黑廁」的確為釋放單位空間的手法之一。但「黑廁」實非宜居標準,新冠肺炎來襲更應教社會反思此設計的流弊,房協理應三思當中的問題,更何況即使大部分市民接受「黑廁」,這仍不代表資助房屋應採用此設計。其實要克服上述的兩難,政府可施以援手,如為資助房屋項目提供更大的地積比或建築面積運用的安排,讓房協、房委會等機構既能興建更多符合適居標準的單位,讓資助房屋的質與量均不用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