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民建聯未有透徹認識香港的問題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下周三(2月26日)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各政黨紛紛提出建議,其中建制第一大黨民建聯以「擴張財政穩民心 改革思維破困局」為建議書標題,看起來似乎不錯,畢竟政府長期以來都是不思進取的「守財奴」,要求它「改革思維」和「擴張財政」是應該的。不過,縱使民建聯的部分建議,包括放寬長生津資產門檻、提高子女免稅額、增加醫生人手及醫院病床數目是值得支持的,但我們認為它還沒有看清香港的問題,明顯跟不上時代要求。
去年反修例運動爆發後,社會開始反思香港的深層次結構矛盾,愈來愈多人認為暴力示威雖由政府粗暴修例直接引起,但背後必有潛藏多年的深層原因,就像當年若非港英政府輕視民生經濟工作,「六七暴動」即使發生,規模亦未必會那麼大。今天的香港面對經濟結構過度單一、地產霸權壟斷的問題,年輕人上流空間狹窄,他們當中不少人一畢業便背負高額學債,難以創業,遑論置業結婚。正因怨氣不斷累積,結果就是以街頭運動的方式呈現出來。因此,民建聯提出寬免本地 JUPAS 學生大學學費、為青年創業提供「免息貸款」、發展創新科技,以至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建屋,都是值得一讚的。
然而,民建聯對香港問題的拿捏不夠精準,其對住屋問題的立場便能反映這一點。它主張重推「租置計劃」,這看似對難以買樓的市民有利,卻看不到勢必削減可編配公屋單位數量,加劇公屋資源緊絀的老問題,令基層家庭輪候上樓無期。與此同時,民建聯在建議書內重申對「明日大嶼」計劃的支持,看似正視了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但它為什麼對更簡單直接的方法──全面(而非部分)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溫溫吞吞?民建聯的態度讓人覺得它只懂得小修小補,欠缺維護社會整體福祉的承擔。
香港沉淪 民建聯有份
《香港01》不只一次指出,深層次結構矛盾源於政府長年不作為,造成經濟結構畸型、既得利益向少數人傾斜。這並非只是政府的責任,民建聯同樣責無旁貸,因為它是執政聯盟一員,理應向政府反映經濟民生困局,鞭策政府正視問題,但市民看到的民建聯只是一部沒有主見、盲撐政府的「投票機器」,沒有利用自身的議席優勢,敦促政府就結構性問題主動作出改革。
現時香港深受反修例示威和武漢肺炎雙重打擊,經濟民生急轉直下,包括民建聯在內的各黨派少有地一齊呼籲政府「派錢」。「派錢」短期而言是有用的,但畢竟無法從根本上克服深層次結構矛盾。更令我們擔心的是,政府可能會滿足於「派錢」,而民建聯亦會像過往一樣只批評幾句,然後又全盤接納財政預算案。民建聯一定要有腰骨,必須對香港的問題有準確的認識,繼而敦促政府實行全域改革,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這才是作為建制第一大黨應用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