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前瞻】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財赤?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前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今年新春寄語,毋須看赤字成「洪水猛獸」,只要妥善處理便能渡過。在《基本法》同樣要求「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的澳門,新任特首賀一誠也不諱言當地今年肯定會出現赤字預算。然而,現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卻多番對財政赤字表示憂慮,不少意見更將財赤渲染成為香港衰敗之始,但對比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情況又是如何?
赤字預算並非罕見
港府確實已經15年未曾出現過財政赤字,所以相關消息甫一出來難免引發關注,但事實上赤字預算在世界各國中並非什麼不常見的事情。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的2019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年度報告,全球過去三年財政預算平均能維持盈餘的國家、地區其實只有22個,其餘有資料顯示存在赤字預算的國家、地區則有157個之多,數量相差達到七倍。
表一、自由經濟體國家/地區的預算盈餘/赤字佔生產總值比例
由於這個排名一直都將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故此不時被人指稱立場保守和傾向小政府。儘管如此,在當中獲選為全球頭十個自由經濟體的國家、地區裏,依然逾半是過去三年財政預算平均出現赤字的,它們包括澳洲、愛爾蘭、英國、加拿大、阿聯酋和台灣,可見連美國傳統基金會此等保守智庫也不完全排斥赤字預算。
財技不能維持盈餘
再進一步分析2019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年度報告的相關統計,香港的財政預算盈餘佔生產總值比例在各個盈餘預算國家、地區當中與科威特並列第八位,至於盈餘佔比更高的依次為基里巴斯、澳門、密克羅尼西亞、挪威、冰島、新加坡和多米尼克,緊隨香港與科威特之後的則是盧森堡。審視這10個國家、地區的數據,有助我們認清潛藏於香港長年財政盈餘背後的問題。
表二、盈餘預算國家/地區的公共財政項目佔生產總值比例
總的來說,香港以外的國家、地區都有各自維持盈餘的憑藉。基里巴斯與密克羅尼西亞都是人均生產總值不足4000美元的太平洋小島國,它們能以跟香港稅收接近的比例來支撐更高的政府開支,主要是靠接受國際經濟援助;挪威與冰島預算盈餘情況和香港十分相似,但其政府稅收、開支佔生產總值比例都是香港的兩倍以上,可見它們依賴重稅做到盈餘預算。
至於新加坡和多米尼克,兩國均是透過大量舉債套現維持帳面盈餘,公債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已經超過八成以上;而跟香港排名相同的科威特,就像已故美國伊利諾大學公共政策教授Stuart S. Nagel主編《全球經濟政策手冊(Handbook of Global Economic Policy)》所指出的,在政府擁有全國絕大部份燃油資源及產油設施的基礎上達致低稅盈餘。
排在第二名的澳門,其公共開支、債務佔生產總值比例跟香港基本上別無二致,卻借助博彩行業獲得10萬美元以上的人均生產總值,但它仍然要同時配合較高課稅比例才做到比香港亮麗得多的盈餘數字。人均生產總值與澳門處於相同水平的盧森堡,則因公共開支負擔更重,所以即使舉債及收稅更多後預算盈餘佔比還是不及香港。
回看香港,我們當然沒任何接受國際經濟援助的理由,可是政府既無意增加課稅或公債,亦不具備油業或賭業這種下金蛋的雞,反而一味利用地產、樓市等資產增殖手段來維持盈餘,到事情不如意時又在帳面上調撥基金、掩蓋虧損以圖自我欺騙。就像陳茂波去年所說的,上一年預算案扣減基金回撥款項後已經屬赤字預算,只是包括一眾官員在內許多港人不敢正面此一事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