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泛民建制合演史上最「膠」 港人笑後只感悲涼!
立法會《逃犯條例》修訂法案委員會早前經過兩次會議後,仍無法選出主席,導致修例工作膠着。內務委員會隨後發出指引,撤換最資深議員、民主黨的涂謹申,改由第三資深的經民聯石禮謙主持會議。
就着《逃犯條例》本身,隨着中港兩地交流日益頻繁,建立有效的移交逃犯機制,完善跨境司法正義,可謂理所當然。然而,誠如「01觀點」早前所指,鑑於修例極具爭議性,我們認為政府和建制派應以先易後難、冷靜說理的方式處理,而非霸王硬上弓;另一方面,事件亦突顯建制派在政治鬥爭上積極,但在處理社會深層次矛盾上消極的問題。
香港政治體制本來就有利政府和建制派。政府法案只須獲過半數議員支持,即可通過。泛民主派雖然通過地區直選取得過半議席,但由於功能界別議席數量佔總議席一半(不計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而其設計亦傾向商界等既得利益者,導致泛民在功能界別長期處於劣勢,總議席因而不過半數。建制派現時在立法會擁有43票,非建制派(包括泛民)則有26票,建制派的優勢十分明顯。
難怪有人打趣說,泛民主派極其量只算「壓力團體」,很難稱得上一股值得政府重視的政治勢力。事實上,他們除了質詢官員、拉布,以及否決政改,可以做的其實不多。例如在今次修訂《逃犯條例》一役中,泛民及支持他們的媒體,頂多只能藉着把條例形容為「送中條例」之類的民粹操作,在社會上興風作浪;而在周一(6日),涂謹申無視下午的會議已經取消,堅持開會,討論是否採納內務委員會的指引,市民看到這一幕,只會覺得泛民在「玩泥沙」。
毫無疑問,在香港「揸莊」的是政府和建制派,而香港的成與敗,自然也得歸功(或歸咎)他們。我們要問:既然現行政治體制容許政府和建制派壟斷權力,何以他們都把心思花在政治鬥爭上,而不是處理更加迫切的社會深層次矛盾?
相比周邊地區,香港在處理社會問題上的表現實在令人汗顏。深圳市政府上月公布政策文件,計劃為居民提供約100萬個由政府資助、價格相當於市價一半的住宅單位,避免住屋問題嚇怕技術勞工。曾經是「深圳之師」的香港,反而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多大承擔。
香港產業高度單一、支柱產業競爭力減弱,早就人盡皆知。本地青年和貧窮人口深受社會現狀煎熬,根本看不到前路,這都是執政者認識偏狹、懶政無為的惡果。我們認為,相比毫無權勢的泛民主派,執政的林鄭月娥和作為盟友的建制派都必須認識到,他們對香港理應有更多承擔,他們亦必須明白,民生才是最高的政治,搞不好民生,一切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