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公園遊樂場設計 兒童有份話事可取 徵詢民意應多聽用家聲音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民主派和建制派的意見很多時候相左,但在改善遊樂場設施這個議題,立場相當一致。立法會議員均表示現時康文署和房委會轄下的遊樂場很悶很無聊。政府多次以本年第三季開放的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為例,佐證政府思維已經轉變,吸納民意,增加創意,設施可讓兒童安全地歷險。
然而,在興建屯門公園遊樂場期間,仍然出現房屋署花 21 萬元重置青衣 13 隻搖搖馬的例子,足見政府內部對改革遊樂場設計未夠全面徹底,必須增進跨部門交流,還小孩童年樂趣。

不少屋邨遊樂場都是網民小時候最常流連的地方。

康文署現時管理超過六百個設有戶外兒童遊樂場的康樂場地,但大部分都是「蚊型」遊樂場,而且設施千篇一律,欠缺趣味和挑戰性,例如大部分遊樂場都採用塑膠「組合式遊樂設施」。根據康文署去年數字,九成滑梯屬非獨立式,獨立攀爬架也只佔 11%,而 99.2% 的滑梯高度都在兩米以下,難怪小孩「一秒就瀡完」。

一般遊樂設施,除了滿足安全要求,還需要兼顧體能、感官和社交三方面多元遊戲體驗,讓不同年齡、能力的小朋友無障礙地自由玩耍、交流。不論是場地管理者及父母也應接受小孩有機會經歷輕度損傷。

幸而,社會多了聲音要求改革戶外遊樂場設施,增加創意和挑戰元素,告別呆板倒模組件。就此,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本周三(7 月 11 日)質詢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獲得泛民及建制派呼應和追問。劉江華多番以即將落成的屯門公園大型兒童遊樂場先導計劃作例,指康文署已經聯同多個政府部門,引入新概念到遊樂場。

在 2015 年,幾個關注兒童權利的組織以及康文署等政府部門,合辦「共融遊樂空間設計概念比賽」。建築署採納優勝者的設計概念,落實在屯門公園兒童遊樂場。設施更方便傷殘人士一同使用,達致傷健共融。

政府指出,共融遊樂場有兩個主題,有沙、水、光影、旋轉設施,還有久違了的攀爬架組件,好讓兒童「爬上爬落」,在適量冒險中學習不同技能。

新的搖搖馬顏色比從前少。(Frankie Suen提供)
+10

兒童才是遊樂場的主人翁,但過往外間鮮有詢問他們的意見。興建屯門公園兒童遊樂場期間,籌辦團體邀請兒童直接與建築師會面,表達建議。這是重要的一步。兒童也有權參與社會事務,官員聆聽訴求,是尊重的表現。

除了屯門公園外,康文署打算在啟德大道項目試行引入社區參與元素,就工程內有關兒童遊樂設施舉辦工作坊,收集當區兒童及其他居民的意見,並會盡量實行。

然而,問道於民可以做得更徹底。正如鄭泳舜及青衣居民批評,在去年四月,青衣海濱花園重置了13個近乎不能搖的搖搖馬,不單降低趣味,又欠缺多元化遊樂組件,難以吸引小孩。房屋署花費 21 萬元,雖未至於極為昂貴,但肯定不是物有所值。

瀡滑梯好處多!

可以估計,青衣重置工程發生在屯門公園設計遊樂場期間,或者在較後時間。如果房屋署有參考康文署的經驗,真切諮詢當地居民,而非走過場問問地區團體意見,同筆金錢或可設計出更吸引兒童玩樂的設施,甚至鼓勵家庭到遊樂場交流,促進鄰里感情。政府應早日把屯門公園兒童遊樂場的諮詢方法恆常化,盡可能在不同地區實行。規劃過程或會延長,但能確保成品有更多人使用,有更大支持,少一點批評。

政府強調重視持份者意見,在本屆任期,港人可自薦參與諮詢委員會,又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把以往被忽視的聲音,傳進政府官員耳朵。在改革遊樂場設施方面,政府踏前了一步,收集兒童意見,但進步的空間甚大。又比如,今年政府諮詢新型垃圾箱設計,據悉其中一款為方便清潔工人,拉門抽出垃圾袋,煙灰缸可獨立拆出。盼望有更多政府設施,可以方便工人和用家,減少浪費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