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自由黨倡設「填海基金」 議會之路愈走愈遠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月初,新一份《施政報告》諮詢工作正式展開。特首林鄭月娥本周一(7月9日)與自由黨人士會面,聽取意見。自由黨建議政府設立「土地及基建開發基金」用於填海及新開發區的基建工程開支,如是,政府需要時便毋須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自由黨的建議令人愕然。所提建議如此不尊重程序正義、漠視公眾利益,自我矮化立法會議員的角色,難怪自2008年開始,自由黨的民選得票比例持續「插水」。香港的房屋及土地需求固然迫切,但一味支持填海這種中長期選項是否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呢?再次,自由黨的建議無異於架空立法會,削弱立法會的監察及制衡角色,為行政權力膨脹大開方便之門。

填海造地是土地大辯論爭議焦點之一。(資料圖片)

填海造地一直是香港增加土地供應行之有效的選項,然而,香港目前的土地及房屋短缺實在不能單靠填海這一中長期措施。填海無法一蹴而就,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的說法,填海最少都需要10年。隨着環保成為愈來愈多人的關切,填海的選址及環評需時,政府應持平公正、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不欺軟怕硬,不偏幫某個特定利益集團,如此才能令環保團體信服填海的必要性。

但現實是,政府往往反其道而行。特首早前在公眾場合高調支持填海,卻對面積等同於「荃灣市區」的粉嶺高爾夫球場不發一言;有團體梳理出本港未被善用的上千公頃棕土,政府卻謂之星星點點、難以發展;《香港01》過去多次建議使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新界農地,但政府似乎卻更傾心「公私合營」發展地產商囤積的新界農地。種種跡象都令人懷疑政府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決心與承擔。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港府大量填海,相信都難以解決土地分配不均、土地使用效率低下的問題。

+4

自由黨支持填海覓地的立場可以理解,但建議政府設立基金、繞過立法會審批的做法則不能接受。應該承認的是,過去幾年,社會日漸撕裂,連土地房屋這樣的民生問題都難以凝聚共識。但社會上的分歧和衝突恐怕與政府施政脫不了關係。試想,如果特區政府能夠在經濟發展和民生安排上滿足最大多數人的要求,民怨想必沒有今天這麼大,社會也不至於如此撕裂,而議事廳裡面不同陣營間的爭持和角力也會少一些。不過,這只是一些美好的假設,事實是社會經已撕裂,而立法會的拉布已經成為常態。這樣的社會背景和議會生態恰恰就是自由黨提出設立基金的原因。建制派作為和政府「穿同一條褲子」的人當然傾向支持設立基金的做法,但是,設立基金明顯架空立法會,削弱立法會監察及制衡行政機關的角色,並會進一步破壞現行的行政-立法關係。

【11:23】主席梁君彦要求鄭松泰離開議事廳,保安試圖拉他離開時,他躍身跨過圍欄,返回自己座位,拒絕離開,他手持的立法會議事規則在混亂中被丟掉。(黃永俊攝)

根據《基本法》第64條,特區政府須對立法會負責,執行立法會通過並已生效的法案、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答覆立法會議員的質詢、徵稅和公共開支須經立法會批准。而《基本法》第73條亦都指明,立法會有權審核和通過(或不通過)特區政府的預算案及法案。因此,監察政府及審核撥款是立法會一項重要而且關鍵的職權。

如果自由黨因為支持政府填海而出此下策,做法的破壞性恐怕就不止於生態方面,而且會弱化立法會的職權與角色、帶出議會內外更大的爭拗。到那時,立法會可能就真的會變成「橡皮圖章」,毫無牙力。

自由黨於現屆立法會佔據四個功能界別議席,分別是航運交通界的易志明、紡織及製衣界的鍾國斌、批發及零售界的邵家輝,以及飲食界的張宇人。自由黨的四個議席雖然都屬於功能界別,但理應明白立法會及立法會議員的角色及應有職責。自由黨應該問下自己:如果政府一有需要便設立基金繞過立法會,那立法會還有存在的價值嗎?而自由黨的立法會議員不如直接放棄議席、專心從商?自由黨今次的建議無異於要求立法會「自我閹割」,而其實,這是否就是自由黨在直選議席上屢屢落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