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lance哀歌】政府無心保障自由工作者 任企業自由壓榨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在端午節,不少港人稍事休息,享受一個長周末。當然,工作族不會因為假期絕跡,除了商店職員、司機、醫護人員,相信還有一群電腦程式員、食物速遞員、藝術工作者在埋首工作和項目。後者大部份也屬於現時冒起的「零工行業」(gig economy)。有正職的人羨慕他們工作彈性、不用困在一個地方工作至少十個小時。但是,自由的背後,隨時是朝不保夕,而且同樣面對被老闆壓榨的風險。政府需要防止企業以自僱為名,削減工作保障。

設計師多會接freelance工作,但要求不清晰、時間緊急、被走數都是freelance經常發生的問題。(視覺中國)

沒有獨立統計自由工作者 政府落後時代

勞工及福利局日前回覆立法會議員莫乃光的質詢,內容有關零工經濟的現況及工作保障。然而,回覆並沒有反映實況,關鍵之一是政府統計處沒有分開統計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和自僱人士(self-employed persons)。再者,政府沒有搜集自營作業者及兼職僱員的待遇資料,例如有薪病假、年假、勞工保險,強積金計劃供款等。結果,老闆、演員、軟件程式開發者就歸在同一類別,但工作處境和待遇就南轅北轍,有礙分析。

莫乃光的質詢,源自其代表的資訊科技界愈來愈流行零工經濟,即透過互聯網平台或應用程式接洽工作,或者本身從事科技相關工作。這類工作按項目計算薪酬,員工缺乏保障。在更早吹起新工作風氣的地區,例如歐美地區,政府也着手改革統計方法,了解對社會、經濟和法例的影響。

在美國,勞工統計局嘗試定義 「另類工作安排」(alternative employment arrangements)類別,其中一項正是「獨立承包人」 (independent contractors)(註),包括獨立顧問及自由工作者,並得出各分項勞工人數及佔全體勞工比例。因此,港府需要檢討「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報告」的統計方法。

今年1月,外賣服務App Deliveroo(戶戶送)約50名港島區員工發起罷工。有車手曾向《香港01》表示,曾聞車手交通意外後向公司報工傷,但遭公司回應「冇嘢幫到手,因為冇保險」,僅叫車手休息。自僱合約之下,Deliveroo車手既無保險,亦無有薪病假。(賴俊傑攝)
+4

合約糾紛、假自僱 自由背後有苦澀

即使統計層面有缺陷,調查結果仍值得細讀。統計處推算,在今年第一季,共有21.6萬自僱人士。假設有一半為自由工作者,佔本地工作人口不足5%,不算多數,但人數近年明顯上升,並集中在幾個範疇,包括「運輸、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資訊及通訊」、「金融、保險、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及「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行業。

全職和穩定的兼職者,羨慕自由工作者可以自己控制時間,在一段時間接觸不同工作,遠離辦公室政治,兼顧工作與家庭,甚至可以掙取更高收入。不少青年人不甘困於同一個工作空間,情願找幾份工作,甚至成為「斜槓族」(slashie),擁抱多個身份。香港青年協會在2016年的調查發現,有一半15至34歲受訪者曾於受訪前一年內,曾從事各項彈性就業方式。

當自由工作者和各項彈性工作,並非這麼美好。合約糾紛和假自僱是常見問題。在青協的調查,有受訪者抱怨,以自由職業或自僱人士為對象的保險,現時不大盛行,萬一自身或參與項目的人士發生意外,將難獲得保障。事實上,一些網絡平台企業(例如 Uber、Deliveroo),以自僱形式聘用員工,撇除員工福利和意外責任。即使真的自僱,不少自由職業沒有簽合約,有人曾被拖延發工資,甚至被騙,但因為缺乏證據,加上金額不多,沒有追究。

政府須改進統計 增加保障 確保有汗出有糧出

政府只重申員工只要符合連續性合約受僱,就有假期及津貼保障,顯然落後於時代。勞工處沒有備存關於工作的投訴數字,也無從統計糾紛普遍程度。我們不要忘記,依統計處數字,40歲以上的自營工作者較不足40歲的多近一倍。種種不公,對於步入中年的真/假自僱人士,職涯不定,勞工保障缺乏,前路的風險較青年人更大。

因此,政府必須加強重視自由工作者,以至各類彈性工作。首要是檢討統計方法,因為沒有數字,沒有記錄,難以客觀掌握全局。第二,是參考各地政府法規改革,增加保障,避免假自由真壓榨,企業不能削去必要的勞工福利。第三,港府必須檢視自身外判和合約工作,以及科技平台企業員工有否被假自僱,並判斷要否糾正。誠然,散工、自由工作、一身多職,不是全新事物,也有不少人喜歡,不宜禁絕。關鍵是勞工,商界和政府謹記,彈性不是卸責的藉口。政府要以身作則,停止剝削外判工,規管商界才有說服力。

在美國,紐約領先全國,去年五月實施訂立保障自由工作者基本勞工權益的法例,包括價值在 800 美元以上必須使用書面合同,必須支薪,僱用者不能因工作者行使權利而施加懲罰和威脅。實施一年,當地消費者事務部收到 264 宗投訴,協助工作者討回 25.5 萬美元報酬。 新加坡政府已成立工作小組,建議多項有益自僱人士的保障,例如與保險業商討合適醫療保險,制訂通用的規範合約,建立調解機構,同時要求自僱者供醫療保險戶口。

在英國,零工工作者佔約 6%。縱然去年發表的顧問報告,沒有具體改善彈性勞工的措施,只有抽象的改革方向,欠缺具體措施,但英國勞資審裁處判決 Uber 實際控制司機工作,裁定司機是打工,最少應有最低工資和假期工資,為平台企業勞工扳回一城。

當然,改革會增加企業成本,僱主和科技平台定必反擊,一定遇到阻滯。Uber 在英國正進行上訴,並且在法國一宗類似官司勝訴。

 

註:其餘三類為「召喚工人」( on-call workers)、「臨時工」( temporary help agency workers)和「合約工人」(workers provided by contract fi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