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車禍】網約車合法化 或可解決保險爭議 司機保障仍難完滿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年四月牽涉 Uber 司機的交通意外,全城關注網約車司機缺乏保障。儘管 Uber 現在計劃加強共乘司機的保障,購買保險涵蓋司機醫療和人身傷害賠償,但仍不等同司機無憂出行。政府表示,若投保人沒有如實披露車輛會用作出租或取酬,保單可能會失效。合法化應能為保險問題提供出路,但網約車本身已具爭議,即使合法化,Uber 及同類公司會否承擔與運輸機構僱主相約的責任,保障司機安全,還是藉共享平台之名,使司機「假自僱真被剝削」,仍成疑問;網約車公司不應迴避這些質疑。

消委會倡議政府循序漸進開放網約車市場,運房局卻指要先視乎立法會處理專營的士的結果才作決定。(資料圖片/陳焯煇攝)

Uber 的汽車保險問題,存在已久,僅因為一直沒有嚴重意外,網約車行業蒙混過關。直至本年四月的交通意外,Uber 司機死亡,正式敲響了警號。

因為涉事司機非法載客取酬,汽車全保無效。Uber 聲稱已為司機購買第三者保險,但遲遲未公開保單內容,Uber 的說法是否屬實,受到質疑。在外界多番要求下,Uber 近日終於公開保單,證實保險只保障乘客和第三者死傷的索償,司機則排除在外,而且「賠人不賠車」,保險不包車輛損毀。此外,如果意外是由其他車輛的司機的疏忽造成,保單則未能承擔賠償。

因此,Uber 的司機仍然未獲保障,載客仍然要冒風險。《南華早報》今天(6月1日)刊登 Uber 香港總經理佘雋知訪問,指企業計劃購買保險,涵蓋司機醫療及人身傷害的賠償,讓司機安心。然而,他同時補充,要檢視法例能否容許此保險生效。

+5

這或許是 Uber 新行政總裁接任後,為改善其國際形象,爭取在更多國家合法營運共乘汽車的舉動之一。在歐洲,Uber 與另一保險公司提供保險,覆蓋受傷、抱恙、產假和侍產假開支,相信 Uber 香港也在跟從母公司的步伐。如能成事,這能夠減少 Uber 司機和乘客的憂慮,未嘗不是一項進步。但正如佘雋知指出,法律始終是一大難題,司機深知載客取酬犯法也照做,仍會令保單失效。Uber 有需要盡早釐清保障範圍,保障司機權益。

當然,Uber 和司機希望政府早日合法化網約車,既令載客取酬成為正當商業活動,更能減少保險爭拗及官司纏繞,加強保障所有道路使用者。這個想像也許過份美好,單靠合法化就不會全面改善網約車司機的待遇。在世界各處,抗議Uber營運的行動此起彼落。的士司機反對 Uber 搶生意,又不滿 Uber 對司機入職資格太寬鬆。即使是 Uber 和同類型的 Lyft 司機,他們也不同意網約車運作,例如投訴他們接取生意的過程深受 Uber 控制,例如選客、監察司機表現、規定車資,儼如僱主對僱員的控制。

那邊廂,司機要自行提供車輛、油費和維修費生產工具的開支之餘,又缺乏駕駛期間的人身保障,公司在賺取巨額利潤之餘,逃避僱主的責任。他們認為,網約車企業跟司機的關係,不是企業宣傳的平等、夥伴。實際上,司機是合約僱員,應有相應的工作福利待遇。

九龍城亞皆老街天橋上月發生首宗Uber致命車禍,一輛寶馬與的士相撞。(資料圖片)

就此,不少司機和工會到法院興訟。本年四月底,美國加州最高法院裁定不能證明此類司機是自僱。倫敦的勞資審裁處去年也有類似判決,而交通局在上年九月底終止 Uber 的營運合約,原因包括企業未能妥善處理包括司機性騷擾罪案匯報和司機的背景審查。Uber 已提出上訴,等候審訊。

在丹麥、匈牙利、意大利、南韓等地方,Uber 經營也觸礁。在香港,Uber 倒有大量支持者。這是因為的士業千瘡百孔,司機、牌主和政府的深陷利益矛盾,港人期待其他出行方法能夠促成競爭,提高服務質素。Uber 的時尚、方便、靈活,成功吸引司機和乘客。消委會也倡議逐步規管網約車。倘若政府放寬網約車營運,保險問題可望迎刃而解。縱使如此,我們仍難言司機可以安枕無憂,因為網約車企業仍無意公平對待司機,又逃避政府監督。政府需要小心平衡民間開放網約車的訴求和對企業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