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加價】推三毫子轉乘優惠 小巴加價即被「對沖」 民怨難解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港鐵去年基本業務利潤創新高,達105.15億元。企業盈利豐厚,但昨天(5月28日)仍宣布加票價3.14%。也許估計加價招來市民不滿,港鐵推出多項優惠,嘗試「對沖」。市民早已看穿港鐵優惠是小恩小惠、耍花招,只是在鐵路主導的運輸政策下無奈接受。值得注意的是,港鐵大肆宣傳轉乘專線小巴三毫折扣優惠,只是言過其實。運輸署正在處理多條小巴路線的加價申請,而且加幅顯著,所謂的優惠很快就消失。說到底,港鐵應直接減票價,政府也應加快檢討票價可加可減機制,以至考慮回購港鐵,才真正對市民負責。

可加可減機制變只加不減 優惠言過其實

港鐵宣布根據可加可減機制,6月底起增加票價3.14%。自從兩鐵合併以來,港鐵已加價近3成,比巴士票價增幅大。可加可減機制最大問題,是方程式內的通脹及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近年隨着經濟發展而增長,而生產力因素的在方程式的成份不大,結果變成只加不減機制。民間也提出不少建議,例如把名義工資指數改為實質工資指數,或者引入票價穩定基金等。不過,政府與港鐵兩次檢討後,也沒有徹底改動方程式。
 
港鐵以上市企業做擋箭牌,忽視公營企業的角色,屢屢以保護小股東利益為名,抗拒直接減價。政府則畏首畏尾,只動用股息補貼交通費,紓解民怨。相比之下,港鐵推出的各項票價優惠,並非所有乘客受惠,甚至混淆視聽。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每程97折車費扣減,這優惠包括來自分享利潤機制,以及來自多宗鐵路事故罰金。罰金本已不高,而折扣只是補償乘客的時間延誤,是應有之義,絕非額外優惠。再者,港鐵稱今年內不調高港鐵都會票以及全月通加強版售價,但細看兩項計劃,前者每日有12萬人次,後者每月有12.5萬名乘客。那邊廂,港鐵每日平均477萬乘客人次,即使撇除旅客、長者或者短程搭客,兩項計劃的受惠人數其實有限。大部份港人要等候政府交通費補貼計劃後,才有優惠。

+6

三毫小巴轉乘優惠微不足道 小巴加價即被對沖

今次港鐵推出新猷,為轉乘港鐵及綠色專線小巴的八達通乘客,提供三毫轉乘折扣優惠,為期5年。在昨天記者會,港鐵發言人舉了例子,來往慈雲山往尖沙咀的八達通乘客,假若現時先乘37M綠色小巴往黃大仙站,再轉乘港鐵到尖沙咀,再享用早晨折扣優惠後總車費,加價前為10.2元,加價後配合轉乘及97折,車費為9.8元,節省0.4元。
 
這個例子有兩個問題。首先,港鐵的票價較九巴貴超過三成,乘搭九巴5X特快線,全程車資只需6.8元。如果願意付出時間乘搭「流水線」5C,車資更只需5.8元。第二,回程沒有早晨75折優惠,車資會更貴。如非為了掙時間,居民未必會選用港鐵來往尖沙咀。第三,37M小巴車資在今年增加一成,剛好是三毫。雖則對上一次加價已是4年前,但對搭客來說,加價只是抵銷小巴加幅而已。

更重要的是,小巴加價陸續有來。去年8月至今年3月期間,運輸署接獲132條專線小巴路線的票價調整申請,加幅普遍超過一成。如果通通獲批,市民享受到的小巴車費優惠,很快就會被加費對沖掉。

港鐵昨(28日)宣布撥出逾5億元作優惠,包括新出的小巴轉乘扣0.3元優惠。(資料圖片)

謹記公營服務 老實釐定車資

港鐵必須牢記公營服務性質,首要目標是提供穩定高效率服務,而非挖空心思盤算車費,畢竟港鐵的收益足已應付營運和維修開支。主席馬時亨不止一次形容港鐵是座「金山」,全港市民均受益,政府回購如同拆掉它。其實,港鐵能成港人靠山,就已足夠,其獲利多少,與市民沒有多大關係。政府不應放棄回購港鐵這個選項,短期內要修訂可加可減機制,並要求港鐵車費老實訂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