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空姐】兇殺案引司機背景監管討論 須引入品格審查機制
DiDi(內地稱「滴滴出行」或「滴滴」)早前進軍香港的士市場,頻頻傳出上市的好消息,但最近卻被揭發多宗醜聞,包括東莞司機追打女乘客、空姐被司機姦殺,令社會關注網約車平台是否應向司機作背景審查。雖然網約車在港尚未合法,但去年消委會倡議發牌規管網約車;長遠而言,無論網約車,抑或的士,有必要加設司機背景審查機制,可提升服務質素之餘,又能確保乘客安全。
內地叫車程式「滴滴打車」不時被揭醜聞。上月底,東莞有一名女士通過微信的滴滴程序預約了一輛車,但被司機拒載並要求她取消訂單。該女士擔心取消訂單要被扣錢而拒絕司機要求,其後司機駛到她叫車的位置,下車追打她。該名女士身體多處受傷,司機被捕。另外,山東濟南一名空姐上星期在飛抵鄭州後突然失蹤,其後被揭發她在當日抵埗後,透過「滴滴出行」叫車前往市區期間,遭司機殺害。
引司機背景審查機制為合理做法
滴滴多宗牽涉司機犯案的醜聞被揭發後,內地社會關注是否須引入網約車司機背景審查的機制。滴滴其中一個補救措施是宣布與中國公安部合作,針對司機進行背景審查,限制有犯罪記錄、嚴重精神病、在逃等人士使用平台,但被批評歧視更生人士。縱然現時香港的網約車並不是合法營運,但消委會倡議發牌規管網約車,長遠而言也要面對網約車司機的背景審查問題,故不論中、港兩地,都必須思考對司機的監管。
隨着網約車大行其道,消委會去年年底提倡發牌監管網約車,增加市場競爭。不論在網約車平台或的士業內,為保障乘客安全,引進司機背景(或品格)審查機制皆為合理的做法。須知道,乘客很多時候都是單獨與司機接觸,即使兩者不全是從屬關係,但司機擁有大部分的「話事權」,例如決定行車路線、速度等,兩者的關係並不對等。香港的士業議會亦曾表示,歡迎政府引入品格審查制度。
審查機制的原意為保障消費者 非歧視司機
有論者指引進司機背景審查等同歧視有前科、有案底的司機,但機制的原意為保障消費者權益,並不是限制司機從事這個行業。如上述提及司機與乘客處於不對等的關係,審查機制也不是「一刀切」的制度,劃一不批准有案底的人士成為司機。
香港的網約車平台已有這個審查機制。根據香港Uber網頁列明,Uber會向新登記的司機作「簡單背景審查」,完成審批才會開通帳戶。香港Uber發言人指,所謂的「簡單背景審查」就是翻查法庭資料,檢視申請人曾否涉及刑事案件;若申請人曾有刑事紀錄,Uber會視乎情況而決定,但若涉嚴重刑事案件,才不會批准申請人成為Uber司機,以保障乘客安全。香港Uber的審查機制至今尚未有Uber司機牽涉在任何具爭議的刑事案件中。
對於的士業界而言,引入審查更是一個洗脫「污名」的機會。由於現時的士牌照屬永久性質,難以在現有牌照中加上規管的新條款,政府也無法以「服務質素參差」為由,收回持牌人牌照。引入司機品格審查可驅使業界提高服務質素,同時也給予通過審查的司機一個認證,增加乘客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