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觀點】改善低津僅為滅貧一步 林鄭不能滿足於此
特首林鄭月在施政報告會公布扶貧措施,重點之一是改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有研究顯示,計劃自去年五月實施以來,紓緩了部分家庭經濟壓力,父母可給予兒女更多資源。然而,申請人一直批評此計劃的工時要求過高,而且申請過程繁瑣,以致申請個案低於政府預期。政府決定改善計劃,吸納了不少民間意見。不過,要改善基層生活,關鍵仍然繫於加強勞工保障,改善工作的薪酬待遇,基層市民才可透過工作滿足生活,減少貧富差距。
低津成效望有改善 審批制度須改革
令人失望的是,低津的成效也未符合預期。初期政府估計「低津」能夠惠及20.4萬戶、71萬人,包括18.8萬名兒童。不過,直至今年6月,政府只收到約7.4萬宗申請,至今有11.9萬人受惠,成效遠遜估計。《香港01》曾經採訪申請者與關注團體,表達種種申請難題。學者黃洪及張引在上月發表的報告,指出部份家庭的資源增加,同時有家庭沒有因為「低津」增加入息變得更快樂。政府早前承諾全面檢討計劃,為了更多人申請,提高申請效率。
按施政報告所言,計劃放寬入息資格,包括擴展至一人住戶,調高津貼額,增設中間一層每月168小時的工時要求及增設四分之三額津貼,又容許家庭成員合併申報工時。預期在新計劃下,符合資格的基層單身者可以有多一點餘錢。而合併申報工時,有利家庭分工,從事低收入工作的雙職家庭更容易滿足申請資格。家庭成員也不用勉強做足每月192小時,也可以領取比半額津貼多的津貼額。
「低津」也會以「簡單易明」為計劃設計目標,但暫未詳細交代細節。現時零散工是普遍面對申請困難的一群。他們難以提供工時證明。固然僱員有責任保留僱傭合約、工作及薪金證明。不過,這類工作常見口頭立約,而裝修、家務助理等工作,不會有穩定僱主。即使有穩定工作,索取糧單也可能受上司埋怨,添加工作,何況是臨時工?因此,政府應繼續檢視可否減省申請者的證明文件,協助申請人填寫表格,也應向僱主解釋,體諒市民需要,不應藉故苛責僱員。另外,政府也應加快研究一站式處理福利申請的可行性,減少市民重覆遞交證明文件的麻煩。
認清根本矛盾 政策勿淪慈惠
「低津」計劃可以稍稍扶助在貧窮線下生活的人到貧窮線上,我們期望制度檢討可以緩減各項申請障礙。但要真正解決貧窮問題,「低津」計劃只是其中一步,更不能是終點站。當底層工作仍然是長工時低工資,再加上房租高昂,草根家庭就只能繼續節衣縮食,成年人固然受害,兒童就更難逃離貧窮圈。當商界以為做點善事就可以消滅貧窮,消減民怨,政府應該認清矛盾根源,在政府工和商界提升職位待遇,規管工資工時,確立集體談判權,更要大力興建公共房屋,以減輕市民住屋開支,基層的生活才有曙光。